看四面八方旅游发展风涌潮起,雷山县的人们在思考:雷山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哪里呢?
“另谋”出路
问题一:是“照搬”还是“另谋”?雷山的决策层认为,雷山既没有九寨沟、黄果树瀑布那般的顶级风光,更拿不出大量的财政资金来做旅游开发的先期投入,基础市场特别是消费能力又相对有限,能学安顺、学四川阿坝吗?“要学,但又不能学。 学什么呢?学他们搞旅游抓旅游的决心、气魄和力度。不学什么呢?不能学他们搞旅游、抓旅游的思路和举措。人家的思路和举措是建立在大区位、大市场、大资金的基础上,而我们的思路和举措则必须建立在相对区位、相对资源、相对市场、相对资金之上。因此,我们不能照搬,所有第三梯队地区发展旅游都不能照搬。”县委书记吴育标如是说。不照搬就得“另谋”。于是,雷山提出了“跳出旅游做旅游,跳出雷山做雷山,跳出土地做土地”的新理念。这个理念源于“三个代表”,源于“三个转变”,源于黔东南、雷山县发展地方经济的宏观战略。为什么要“跳出”旅游呢?雷山的“智囊团”认为:因为旅游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回收慢的产业。旅游景区的开发主要依靠门票收入,雷公山开发投入小了没什么变化,投入大了回收是问题,投资商不答应,政府又拿不出充裕的资金。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开发的高附加值问题,高附加值必须从旅游直接收入以外的其它渠道去找,目前最成熟可行的高附加值产品就是旅游房地产。为什么要“跳出”雷山?决策层认为:雷山县仅有人口14万多,是一个有限的区域市场,这个市场无论是旅游消费力还是房地产消费力都是有限的。而雷公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个资质在方圆数百公里内具有绝对优势,雷公山的市场定位必须在半径100至200公里以外去寻找,而且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都堪称区域一流,“跳出”雷山是有依据的。为什么要“跳出”土地呢?因为土地是一个价值可变资源,如果仅仅把雷公山的土地用于修房造屋,这个价值就只限于房地产利用,而如果以旅游精品和城市名片去增加其内涵,则这片土地的价值就至少增长了两倍以上,这就是人居价值、旅游价值和形象价值。
对话与合作
问题二:是“山”还是“城”?因为有了“另谋”思路,雷山的招商引资也得“另谋”。过去雷山总是向投资商推销雷公山的资源优势,如森林茂密,山势壮观等优势。而投资商更关心投入产出划算吗?基础市场在哪里?中心市场怎么来?几个问题都无法给出令投资商满意的答复。后来,有了“另谋”。2002年,通过中国贵州·凯里国际芦笙节、雷山苗年文化周的举办,众多的大商家来到黔东南、来到雷山,并通过省、州、县三级政府牵线,雷山得以近距离地接触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企业老总。推销的开头并不顺利,因为他们首先不看好雷山的区位和市场,但情况很快出现转机,因为他们中的一位企业家以特有的商业敏感嗅到了雷山“三个跳出”背后的精华。这个精华就是: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合二为一,以旅游带动建设,以建设促进旅游,实现双赢。县委、县政府的新思路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并很快产生了重大成果。2003年,贵州中信公司很快与雷山县签署协议,由中信公司投资经营雷公山森林公园,对雷公山森林公园进行旅游产品和房地产开发的整体打造。打造的作品就是“黔东南旅游龙头,雷山的人居典范和雷公山的旅游。”这一举措,引起广泛关注。因为,这是第三梯队旅游地区开发旅游的经典,是破解“雷山课题”,实现“三个跳出”,推进“区域经济”的大胆尝试。随之而来的资金、土地、政策、策划、施工、投标等工作相继就绪,雷公山森林公园建设如火如荼。两年后,“作品”新鲜出笼,现在的雷公山不仅是“山”,更是“城”。
“三效合一”
问题三:是“一个效益”还是“三个效益”?作为投资商,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地方政府,不仅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作为雷公山的保护者,还追求这座山的生态效益。城市建设与开发旅游合二为一的结果在于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合一”,兼顾发展,最终产生多项成果。雷山县城与雷公山相拥而立,山望城,城依山,两江夹一山,城在山水间。由于县城面积有限,山水的阻隔,楼层过多、街道狭窄,使得县城的拓展空间受限,城市环境和人居质量成为一个重大的发展课题。雷公山旅游房地产推出,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分布现状,提升城市居民的人居理念,而且可以为当地打造一个现代、生态、欢乐的城市旅游休闲精品,塑造城市的崭新形象。同时,为整个城市规划建设找到了一条“利用外来资金,发挥自有资源,推进城市建设新发展”的良好途径和模式。这个思路,以房地产高附加值来弥补旅游项目开发的高投入,解决了经济效益问题;以提升城市居民旅游休闲质量和人居质量、解决大量就业、提升地区形象和城市形象来解决社会效益问题;以旅游房地产的开发来带动雷公山的资源保护和环境美化,解决了生态效益问题。这个互动,还对整个雷山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提供了新思路。雷山通过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的深度互动,使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农民均受益,土地增值,城市增辉,生活添彩。 作者:颜希钊穆士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