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山西运城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意效仿孔子推出关帝标准像,目前已从明朝的关公像中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像,交由北京一家文化公司进行设计包装,计划将“准标准像”赠送文化界有关人士,如反应良好、得到普遍认可再向公众推广。
9月23日,在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引起社会上一片争议。
至于与“文圣”孔子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同占重要地位的“武圣”关帝关羽亦有大型纪念活动举行:9月26日,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举行了第十七届关公文化节、“全球华人共祭关公四海之内同谱春秋”祭祀活动。
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所长卫龙表示“制定关公标准像一定要做,但大概什么时候能推出不好说。”卫龙介绍,与孔子不同,关帝的“武圣”地位更多的是植根于民间传说。信徒膜拜的动机不一,或求武,或求义,或求财,他们心中的关帝也化身战圣、仁义之君、武圣、财神等各样不同身份,传世塑造的关羽形象也林林总总、难以统一。这多重的身份面目,带来制定关羽标准像面临的最大问题:到底哪一个形象,才能将关羽的多面身份全部体现出来?
卫龙表示,孔子标准像的推出虽然引起很大争议,但这对推广孔子文化、尤其是向海外推广有很大好处。制定一个关帝标准像,可以让信徒请像时有一定标准可循、满足不同的需要。(黄杏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