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市场处处见“血拼”,上演了一幕幕商家促销的疯狂大战。
买家卖家都疯狂
“‘十一’期间商场优惠幅度大,我们从9月中旬开始就频繁逛商场,把想买的衣服试好,今天一早过来在别人挑衣服的时候就把钱交了。 ”看了看商场几乎家家爆满的试衣间以及收银柜台前长长的等候队列,已经在提货的李小姐带着几分得意向记者介绍经验。她说,虽然打折返券等手法已经司空见惯,但显而易见的优惠仍然让“血拼一族”难以抵挡诱惑。
黄金周期间,记者在北京西单看到,君太、中友、西单商场都有大力度的活动,手法类似。以君太的“礼赞中国节”为例,在活动期间,商场部分商品单日现金消费满100元返125元礼券,另外还有“惊喜满额赠”、“超值加价购”等活动。但返券幅度虽大,收券限制很多:化妆品只收50%,匡威65%收券,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不参加活动……“除了受券限制,活动期间很多品牌都把新款收了起来,参加活动的都是几年前的旧款,商场肯定不会干赔本的买卖。”记者采访发现,面对重重限制,消费者固然心有怨言,但已经见怪不怪了。
倒卖返券成一景
目前,消费者想享受到真正“不掺水”的优惠仍然很难。相对于政策干预,消费者的“土”办法似乎更有效。
“现在的消费者也不好糊弄。”一位专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不少商品从不按正价销售,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商品上标注的“原价”表现出了不屑一顾,于是“标签上的价格越标越高,折扣越打越低,简直就成了一场博弈。”
为了和商家“斗智斗勇”,类似“集团作战”的购物方式,在黄金周屡见不鲜。而由于大多数商场经常性、大力度的促销活动,甚至已经衍生出专门靠“倒返券”为生的“职业黄牛”。“您看,这件衣服368元一件,您要是凑返券还得再买32元的商品,之后还要再选商品把券花了。这样吧,您把钱给我,我直接给您打个五五折。”中友商场一位职业“黄牛”正在游说一位手持购物小票的消费者。而经常购物的陈小姐则告诉记者,类似的“黄牛”北京几家大商场门前都有,而且他们“神通广大”,几乎可以同时包揽各家商场的专柜,专门在商场做活动的时候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拼缝”。“他们还能讲价,按今天的优惠幅度在他们那里最低能到五折左右。”陈小姐很有“经验”的告诉记者。离她不远的商场收银台前就贴着“请不要与商场内游荡人员及专柜私下交易”的警示牌。
不规范促销行为将被制止
当轻松的购物变成一场战争,当给与消费者的优惠甚至可以养活一群人时……零售商的促销行为确实到了亟待规范的时候。
日前,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表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零售商的促销活动十分活跃,对繁荣市场、促进商品流通、拉动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零售商的促销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是不实宣传。比如,有的零售商在宣传时,不明示促销活动的限制性条件、例外商品;有的零售商以虚假的清仓、拆迁、停业等事由开展促销活动,欺骗消费者等。
二是价格欺诈。一些零售商以频繁打折、降价等方式促销,以虚高原价迷惑、欺骗消费者。
三是限制消费者合法权益。零售商往往规定促销商品不退不换,或以保留最终解释权等名义,免除自己的责任。
四是缺乏安全管理措施。一些零售商在开展限时、限量促销活动时,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容易造成经营场所内人员大量聚集、秩序混乱,甚至引发人身伤亡事件。
五是违反商业道德,进行有违社会善良风俗的促销活动。
“零售商以频繁打折、降价的方式进行促销,甚至从节假日打折促销发展到‘天天打折’‘天天降价’,最终将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导致零售业生存环境恶化。”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齐晓斋说。(记者王立嘉)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