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10月9日讯昨天,本报刊发的《旅游不文明景点“很受伤”》一文,引起市民强烈共鸣。许多读者来电呼吁文明旅游,并对我市即将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的后续管理表示了担忧。
今年元旦后,毓璜顶公园作为我市首个免费公园向市民开放。 记者昨天了解到,在刚过去的黄金周里,毓璜顶公园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是去年同期的20倍,为政府“还绿于民”做了最好的诠释。
然而,采访中记者也发现,没有“门槛”的公园一方面吸引了市民,让昔日门可罗雀的公园重新焕发生机。另一方面种种不和谐现象随之出现。公园内随处可见大量遗弃的塑料袋等垃圾,一些景观树被“折头断腰”,告示牌和垃圾箱等设施也多遭毁坏。毓璜顶公园黄主任介绍,免费后的公园大大增加了保洁难度,让有限的工作人员盯紧每个游客“很不现实,只能靠游客自觉”。
为将市政府“还绿于民”落实到实处,目前毓璜顶公园和明年即将免费的南山公园,都斥资数百万进行建园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造。城管局一负责人表示,毓璜顶公园免费后遇到的问题,南山公园免费后也将不可避免,而后者占地规模大,管理难度更大。记者了解到,一期改造工程竣工后的南山公园吸引了众多市民,黄金周期间日均接待近万名,“已达到了公园接待能力的极限”,南山公园王主任这样坦诚地说,南山公园占地2000亩,职工仅70余人,维护“免费公园”环境的和谐,必须靠市民共同的爱护。
缓解高节奏下的城市居民压力,让市民拥有一个放松心境的环境,这是政府免费开放公园的初衷。政府耗费巨大财力为“免费公园”埋单,并继续投入改造资金优化免费后的景区质量,作为市民在享受免费开放所带来的快乐时,更应当自觉维护公园环境和秩序。有市民建议,针对免费后巨大的人流量,公园可以充分利用苗圃来种植优质植物,既能观赏也能出售,适当增加经济效益,用于增加管理经费。(月华诗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