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从书本上了解长征,长征像一粒火种,点燃我心中的激情,激发我对神奇的向往。后来我从电影《万水千山》了解长征,那至死不渝的信念,那筚路蓝缕的征程,那在硝烟中飘扬的旗帜,那玩敌于股掌的韬略,使我青春的热血沸腾不止。 再后来,我参军到了部队,接触了许多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对长征有了更深切的体会,长征成为了一种可触摸的精神存在。
长征是一个可以传之久远的东方神话,一条绵长的精神矿脉,一面永远鲜艳的文化旗帜。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可能,也无须再以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那种方式进行长征了,长征定格在历史的长空,成为一座令人景仰崇敬的精神高峰。
直到现在,每年仍有许多人,包括一些外国人,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重走长征路。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要亲身感受长征,追逐长征的精神。
我是一个长征精神的崇敬者。在我们曾经经济落后的年代,我就认为,我们有过别人没有的长征,我们可以以此为荣并傲视世界;能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进行长征的民族,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1995年,我参加了重走长征的活动。在江西瑞金叶坪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前徘徊,看到那棵历经雷击火烧,仍铁干虬枝、苍然而立的老樟树,不禁为生命的顽强感叹不已。在于都的“红军第一渡”渡口盘桓,好像听到摇橹的桨声和欢送红军远去的唢呐声从历史深处传来。兴国县的革命烈士碑上,镂刻着23179名烈士的英名,长征途中,平均每一里就有一个兴国籍战士倒下。从碑上能读出血,读出火,望着那些逝去的星辰,使我所有卑污的念头颤栗。在娄山关,体会词里苍山,梦中残阳;我在彝海,凉山月下,篝火之旁,遥想当年歃血明誓,品味什么是真正的侠义。我双手触摸着泸定桥冰冷的铁索,深深怀念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冲锋的勇士。在陕北的吴起镇,在苍凉的洛河川,追忆一部传奇的最后章节,一台大型组歌的辉煌尾声。
2001年,我60岁。在即将退休时,我选择的最后一个采访对象是雪山草地。从马尔康出发,经壤塘、阿坝、若尔盖、红原,直至松潘,一路仰视雪山,穿越草地,祭拜红军长征纪念塔。虽然事情过去了多年,但当往日的传说如此真实地展现在眼前时,我依然能感觉到红军的体温和呼吸,依然会为他们无与伦比的勇气所震撼。
作为历史事件,长征已经远去;但作为精神,长征仍在我们的生活中,仍在我们的歌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