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支队新的训练游泳池。彭赳摄
支队专业比武现场。彭赳摄
编者按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最终成效要体现在解决问题、推进发展上,这是根本着眼点和落脚点。当前,部队任务很重,各级面临不少现实矛盾和问题。要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关键是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级领导机关既要有科学精神,始终把握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又要有务实精神,清醒地看到问题,在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值得学习借鉴。
观念篇
紧迫感来自使命感
最近,我们一行应海军的邀请,前往护卫南中国万里海疆的某潜艇支队采访。出人意料的是,第3天才采访到支队长魏学义,第5天才见到支队政委杜本印。
那些天,支队领导组织考核,带艇出海训练,送数十名官兵到新单位,事情一件接一件,工作一环扣一环。就说出海训练吧,一去就是三五天,哪能中途停下来干别的?
这个支队是我海军一支快速发展的“拳头”部队,素有“南海蛟龙”的美誉,近年创造了10多项潜艇训练新纪录。战斗精神教育、军事训练、岸勤建设、装备管理等方面,获得过全军和海军的表彰。
“基层建设要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领导机关首先要树立‘急起来’的观念,老牛拉破车一样,慢慢腾腾的,哪能跟上我军现代化发展建设的节奏?”党委“一班人”认识明确。
新情况多,新问题多,随之而来的是基层建设面临的压力就大。比如,一艘潜艇光技术资料就有两卡车。指控业务长杨法弟为老潜艇设计的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可以管十年不用添新内容。
而一艘新艇就需要更新三分之二的考试内容。紧迫感来自使命感。支队作战值班室统计,今年以来,党委“一班人”出海训练次数和频率明显上升。
从习惯做法中解放出来
支队地处热带,一年之中有好几个月气温高达30摄氏度以上。水兵一身疲惫从海上归来,却常常因气温太高睡不着觉。躺在凉席上,不一会汗水就溻出一个人印。2004年初,支队决定给潜艇官兵宿舍安装空调。
一位老首长参观后,担忧地问:“条件这么好,还有人愿意出海吗?”
支队领导用事实来回答。水兵宿舍安装空调后,大家恢复了体力,调适了精神,工作劲头更足了。
党委从中体会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维定势、习惯做法中解放出来,如果思想观念滞后,面对基层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就可能视而不见,甚至知难而退。
潜艇入海,水兵数天甚至数十天进入一个狭窄的空间,生活条件艰苦,训练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巨大。
支队报请上级批准特招了两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海军部队建起了第一个心理宣泄室,为全体官兵建立了心理档案。在执行重大出海任务前,官兵要经过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如今,在一艘艘潜艇上,官兵有了心理问题,再不忌讳找“心理医生”了。
科学发展是硬道理
入夜,营区酷暑渐消,海风轻拂,椰树婆娑。“水兵休闲广场”上,电子大屏幕正在播放着新闻,草坪音响流淌出优美舒缓的音乐。
“水兵休闲广场”的背后藏着支队党委机关追求科学发展的一个故事。原先,这块场地是支队的“防风、防水、防晒菜地”。这个“三防菜地”,曾是支队基层建设中的一个“亮点”,得到过上级有关部门的不少好评。但是,基层官兵的意见不小:营区中心地带养猪种菜,污泥浊水,不雅观。
支队党委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不科学发展没道理。他们随后填掉了菜地,建起了花草繁茂、绿树成荫的“水兵休闲广场”。广场中心区,还放置了8个高大的灯箱,里面有支队二等功荣立者的大幅照片及他们的事迹介绍。
海军政治部主任范印华在支队调研时说,你们的建设真正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关爱篇
建好“校园”当好“校长”
刘江波入伍来到支队,他第一印象是“走进了一所大学校”。
他首先接受了文化基础摸底测试。然后,他被带到“水兵文化补习班”。这是一个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教室,艇领导指着漂亮的课桌对他说:“这就是你的课桌,今后咱们互相学习,我相信你能早日成才!”刘江波还领到了课本和文具用品。
每逢周六,“水兵文化补习班”开课。让刘江波没想到的是:前来授课的,都是支队从军地院校请来的专家教授。一个周末,授课者竟是中科院院士。
刘江波当兵3年,先后4次被支队送往院校培训。
刘江波并没有受到什么特殊照顾,他只是支队潜艇官兵的一个代表。支队党委认为,各级带兵人要有“校长”意识,要创造“校园”氛围,努力满足官兵求知成才需求。基于这一理念,支队把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作为党委抓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
网络是学习的重要平台。一大批电脑落户支队,平均每两个战士就拥有一台电脑。在支队局域网上,轻点鼠标,立即进入全军政工网。各艇电脑学习室投入使用以来,因利用率太高,光是板凳就已经换了两次。
目前,支队80%的官兵实现了学历升级,91%的干部达到了本科文凭。今年军校招生,在整个南海舰队考区,考分最高的出自这个支队,考上军校最多也是这个支队!
让战士热爱战斗岗位
2005年7月,张良从军校毕业来到支队。看到潜艇上的官兵成天一身油污一身汗,他暗自庆幸自己被分到岸勤部机关工作。
不久,他被安排到潜艇上代职锻炼。零距离感受潜艇兵的生活,让张良彻底改变了自己的选择。3个月的代职结束后,他主动请求留在潜艇上任职。
办公室不坐,偏偏往条件艰苦的潜艇上钻,张良有自己的看法:“潜艇战位,领导最重视,机关最关心,官兵最自豪,成才进步最快捷!”
党委看得更远:重视基本设施建设,想方设法让官兵吃好、玩好、休息好,最终就是要让所有的官兵热爱战斗岗位,让所有的战士成为合格的战斗员,而这好那好,没有战斗力不算真好。
战士李中平铆在战位上,当兵2年,2次打破支队训练纪录,荣立了三等功。去年老兵退伍之际,这位来自广州的战士,主动放弃多家单位的高薪聘请,毅然留下当了一名普通士官。他说:“我舍不得这个像校园一样的‘家’。”
打赢篇
某潜艇支队在基层建设中坚持战斗力标准,先后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潜艇极限深潜、海上演练等重大军事训练任务,连续6年被四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师单位。
精神的培养更重要
最近,支队在海上进行了一场带有实战背景的演练。为锤炼官兵海上生存能力,他们按照实战要求,在不影响航行和装备安全的情况下,不使用空调、不开火做饭,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坚守岗位几十个小时,饿了吃块饼干,渴了喝口矿泉水,培养了官兵顽强的战斗精神。
精神的培养比掌握一种新的装备更难,比做好其他作战准备更重要。这一深刻的认识是支队党委机关从实践中得来的。
士官廖勇在弟弟病故、父母需要照顾的情况下,在接到部队执行紧急任务的电报后,毫不犹豫回到了部队。在远航准备过程中,他在高达40多度的舱内长时间工作,由于劳累过度,晕倒在舱底,小腿被铁板扎了个大洞。伤情稍一好转,他就回到了岗位上。就是这个兵,先后4次远航,4次全训,累计出海1100多天;11次被支队评为优秀士官,连续9年专业考核获一级技术能手,被官兵称为“雷神”。
在廖勇的身上,支队党委悟出一个道理:装备再先进,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来操作,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永远是珍贵的。
这种精神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支队政治部主任刘正华说:“靠的是长期的战斗精神培育。”
目前,支队储备了18名具有全训艇长资格的指挥员,24名实射15条以上鱼雷的军事指挥干部,近千名经受过远航战备巡逻、重大任务考验的潜艇员。
从严要求是真爱
一次,某艇艇长在执行出海任务时,想提前到达指定海域,竟然提前10分钟指挥潜艇离开码头。支队党委因其违反命令,给予他纪律处分。
对这样的处理,一些人有看法:这名艇长主观愿望是好的,批评教育一下就行了。支队党委认为:抓基层建设,一定要关心爱护官兵,但关心不是偏心,爱护不能溺爱。训练场就是战场,擅自变动出发时间,表面看是一种积极行为,实质上严重违反了法规制度。这是军队绝对不能允许的。
时隔1年,这名艇长谈起此事时,深有感触地说:“当初这样处理,我还有些想不通,现在我才明白,党委从严要求是真爱。”
支队党委教育引导官兵: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表面看有些无情,实质上是对官兵的生命健康负责,因为军人最终是要上战场的,如果平时松松垮垮,战时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严”字当头推动了基层的全面建设。支队连续16年无案件、无严重责任事故。某艇还创造了43年无案件、无事故的奇迹。
服务于战斗力的意识不能变
7月18日,两艘潜艇训练归来。刚靠码头,装备保养小组立即迎上前去,等官兵下艇后,就用高压喷水装置对潜艇进行清洗。
以前这些活都是艇员们自己干。出海回来本来就累,冲洗一次艇身就得大半天,现在机关专门组成保养分队,半小时就把潜艇洗得干干净净,不仅减轻了艇员的工作强度,还保证了清洗质量。
走进刚刚竣工的损管大楼,就如同进入了一艘巨大的潜艇。这项投资数百万元的工程,完全按照潜艇的形状和大小设计建造,在全军潜艇部队还是第一家。这项基本设施的建成,改变了以往在岸上潜艇损管无处训、无法训的历史。支队还投资40万元新建了可同时容纳200人洗澡的水兵浴室,较好地解决了冬天艇员出海归来洗热水澡难的问题;支队卫生科给各艇配备了频谱仪、理疗床等器材,为艇员就近做理疗提供了方便;为解决潜艇官兵用车难问题,支队为艇上专门配备了两台车。
党委机关抓基层“四个基本”建设向打赢聚焦,推动了支队战斗力的稳步提升。
求实篇
在这个潜艇支队,有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常委在营区内活动都喜欢骑自行车。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党委“一班人”扎实的领导作风。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建设,离不开求真务实的作风。用他们的话说,就叫“两脚落地抓基层”。
讲了、抓了,不等于落实了
去年初的一天,一名领导打开支队“深海蛟龙”局域网发现,多数官兵对支队用人问题表示满意,也有个别人发牢骚。
这一现象引起了党委“一班人”的高度重视。反复讲、反复抓的事,为何官兵还不满意?事实证明,我们有的工作讲了、抓了,不等于落实了。
支队党委统一了认识:凡事不仅要看过程,更要看末端;不仅要看形式,还要看结果。支队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干部评价任用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加大了群众监督力度,对各级各类干部的使用原则、任用程序和考核标准进行细化量化,增强了干部评价任用的客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形成了凭党性干工作、凭实绩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一名干部感慨地对记者说:“这几年,我几次提升,都是在宣布命令时才知道!”2004年,支队纪委被评为全军纪检监察先进集体。
忙了、累了,不等于有功了
两个月前,在一次“机关与基层双向讲评”中,虽然机关干部下部队的次数多了,写材料多了,加班加点多了,但基层对机关的满意率并没有随之提高。
党委提出,忙,要出效益,累,要有价值。要防止偏离战斗力标准的工作精力投向,纠正单纯讲数量、讲形式的粗放式套路,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减少各种忙机关、乱部队的无效劳动,真正把重质量、讲效益的原则体现在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支队政治部率先在机关开展了“争创先进政治机关、争当优秀政治机关干部”的活动,叫响了“六个不让”的口号,即不让事情在我手里延误、不让工作在我手里中断、不让文件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差错在我手里发生、不让办事的同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政治机关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
支队成立了由支队副政委丁光启带机关干部组成的抓基层协调指导小组,每月下基层一次,现场解决问题,现场解决不了的在每月召开的支队办公会议上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提交党委讨论决定,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内容、标准、时限、人员,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上。
基层官兵说,现在机关的作风实了,办事效率高了,忙到基层官兵的心坎上了。
好事做了,不等于难题解决了
前年春节前夕,某艇一名三级士官的家属临时来队探亲,因为住房紧张,只得临时在部队驻地租了一间简易的房子。类似这样的事,在那年春节前后发生了好几起。
此事引起了支队党委“一班人”的关注:这几年党委机关为基层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应该说已经尽心尽力了。为什么还有不少问题没想到呢?究其原因,是机关一些人办事拈轻怕重,避难就易,没有把官兵关心的、自身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好。
党委树立了这样一个观念:抓基层就要在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通过解决一个个矛盾问题,提高基层建设水平。
住房难,在支队曾是一个热点敏感问题。盯住这个问题,去年初,支队多次召开常委会研究讨论,决定克服各种困难,新建4栋干部宿舍楼和2栋士官公寓楼。如今,干部全按标准住上了新房;士官家属来队,只要提前一周申请,就能顺利分到一套设施齐全的住房。他们还想方设法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
基层建设基本思路
2005年11月下旬,经胡主席和军委批准的全军基层建设座谈会召开。会议强调,在基层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和《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全面搞建设,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就要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提升基层建设起点层次;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官兵建设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抓住基层建设的关键环节,按照先进性要求把党支部搞坚强,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就要坚持依法指导和开展工作,保证基层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就要坚持一手抓基层、一手抓表率,以领导机关作风的转变促进各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
2006年1月中旬,总政有关部门领导谈到今年全军抓基层建设的工作思路时说:新年度抓基层工作,总的是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军基层建设座谈会要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做工作、抓落实,确保基层建设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向前推进。着重围绕“五句话”总要求和《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在四个方面用力使劲:以打赢标准牵引基层建设,以解决问题促进全面过硬,以分类指导推动整体提高,以夯实基础保证持续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