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成都周边古镇千篇一律,缺少各自鲜明的特点
刚刚过去的国庆大假,着实让成都周边的古镇火了一把。与此同时,成都周边一些尚不为人熟知的古镇也纷纷改造迎客。昨日,本报记者几路出击,前往周边部分古镇当了一盘游客,通过实地亲身观察、游客访谈等方式,将部分古镇所流露出来的不和谐分拣出来,让我们准备以及正在“打造、包装”的众多古镇能从中寻找到一些可用之处。 同时,本报今日还将开通热线(028—86969110),供社会各界人士畅言自己的古镇旅游感受,古镇保护与开发建议等。
洛带古镇
古味十足少绿荫
无锡市民李先生国庆大假期间携家人来成都旅游,由于早听说成都周边有众多古镇,根据传闻,他有选择地去了成都的洛带古镇、街子古镇、平乐古镇等几个地方。10月6日,李先生结束行程回无锡前感慨地说:“不来是一种遗憾,来了又是一种遗憾。”到第一个古镇时,尚觉得有味道,但几个古镇走下来却感觉这些古镇建筑风貌千篇一律,看上去都似曾相识;吃的、耍的也近乎雷同。李先生说,让他感觉特别深的还有这些古镇都是外表看起来有点像古镇,但好多建筑都是新的,古镇仅是仿古而已,少了那份古韵和古味,同时除了连街的商铺和档次低劣的商品外,没有了炊烟,没有了原住民,古镇就好像丢了魂……
昨日上午,成都市东郊素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的洛带古镇,已没有了国庆大假期间的热闹。小镇上游客略显稀少,青石板街道上游客三三两两地闲逛着。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灯笼和店招高挂在屋檐,两旁商号林立,平房与木楼参差交错,古色古香,整洁亮丽……
这是一个由一街七巷组成的古镇。镇上会馆密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建筑或规模宏大,或雕刻精美,风格各异却完整地保留了大量的客家民居以及客家博物馆、客家方言、民俗和生活方式。这些会馆成了游客最集中的区域,会馆里面差不多都开辟有茶馆和小吃店。当地人介绍说,洛带古镇刚完成风貌打造不久。
尽管中秋已过,太阳的照射下,行走在古镇石板街道上,让人依旧感觉燥热异常。原来整个古街上几乎难以见到几棵绿树,即便是摆放来点缀视觉的盆栽花草也很难看见。一位游人感叹,狭窄的街道让人感觉自己被两侧建筑挤压着,心中泛起烦躁和不安,只想尽快逃离这个地方另觅清凉之地。一位到处寻找屋檐的游客抱怨道:“在街道上弄点花草树木应该不难吧!热死了,闷死了。”
“看了几个会馆,吃了几碗凉粉,我就不晓得再干啥子了!”市民马女士抱着儿子在古镇上转了一圈后表示非常失望:“1个多小时就转完了,想给娃娃找个耍的地方都找不到,只有回家了。”马女士说,看起到处都是店铺,不过都是卖些荷花池到处都看得到的小饰品,既没品质又没特色。“除非到茶馆里面去打牌,否则很难呆上一天。”游客陈女士说。
一位当地的居民说,会馆是这里最主要的建筑,客家文化则是这里最主要的看点,除此之外周边附属景点不多。即便有时也要搞一些火龙、水龙表演等民俗文化活动,但那都得碰上节气才有。
街子古镇
摩托轰鸣难寻古镇宁静
“相对于古镇建设所营造的悠闲、宁静,街子七八百户居民几乎家家都有的摩托车轰鸣着在老街上穿行让人觉得大煞风景,在部分街区,政府应该禁摩!”昨
日,从街子古镇度假归来的成都某旅行社总经理许先生致电本报表示,作为成都十大古镇之一,街子拥有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里、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融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是成都不可多得的清幽古镇,但摩托车太多却破坏了它的宁静。
许先生介绍,因为对街子仰慕已久,这次“十一”黄金周期间他陪同几位外地朋友去古镇小住了两天,整体感觉不错,但镇上不断有摩托车轰鸣着穿过老街,却让人感到大煞风景,而且由于古镇相对狭窄,身后的摩托车就成了游人不得不提心吊胆防范的隐患。“游客来古镇,更多的是休闲度假而非旅游观光,看重的是自然宁静的环境或生活氛围,摩托车在游人之间穿行,喇叭声不断,哪来的古镇悠闲意境?”许先生希望有关方面在重要的街面实施摩托车禁行,使得古镇的休闲环境更好,同时通过建停放点、绕行道路、部分时段通行等满足居民依靠摩托车出行的需要。
昨日上午,记者在凤栖山脚下的街子古镇看到,修缮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在江城街上,铁器铺、老茶馆,每家门前流过的水流以及坐在挡雨檐下休息的老人都显示着古镇的宁静和闲适,但不时有摩托车搭载着人轰鸣着从青石板路上经过。
记者调查发现,街子镇大约有七八百户居民,摩托车是其主要的出行工具,每天大量的居民就骑着车在古镇穿行,由于缺乏管理,很多摩托车都存在乱搭载人的情况,而摩托引擎的轰鸣声、喇叭声都很大,很多游客都觉得摩托车横行大煞风景。
从广州来的六七名游客则告诉记者,古镇里没导游,他们是外地游客,想多了解下古镇的景点,也找不着北。而且在镇上转了几圈也没有找到一个公厕,以至于不得不到居民家里“方便”。而在镇上,除了字库塔、八角井、3棵千年银杏树景点外,记者没有发现其他景点和古镇自晋朝以来的历史沿革图片或文字介绍。“古镇作为一种人文与自然的结合,展示的是一种生活形态,如果不注意细节和氛围的营造,很可能只能让游人‘到此一游’而不是住下来慢慢品味。”一位游客如此表示。
西来古镇
偌大古镇“吃”成问题
西来古镇位于蒲江县境内,古镇上保存着许多明清建筑,依然是典型的川西特色。两百多米长的老街全是木质结构的瓦房,街道平整,这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古镇居住着395户人家,大多数居住在是木结构、川西民宅味十足的楼阁之间,构成了1200米长的街和近700米的小巷。
国庆期间,西来古镇试开街,吸引来超过3万各地游客提前游赏。修葺一新的古民居,全新的宽阔广场,的确给了游客耳目一新的感觉,杂技绝活、新创木艺……沿街店铺打出的一个个古色古香店招很是扯眼,彰显出这里花样繁多的游览项目。然而游客集中反映的,却是“吃”的问题。“逛了大半天,想在古镇上找点地方特色美食填肚子都好难。几家小馆子,而且没特色,卖的都是到处都能吃到的面食、小炒,有了好的景观,更应该有好的美食,大而全也能更好地满足各方游客的需求。”来自宜宾的兰先生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他希望,正式开街的西来古镇最好能在吃的方面丰富些、特色些。昨日下午,记者进入古镇打探,细数之下,古镇主要街道上确实只有4家小餐馆,几乎没有任何修饰,要满足数以万计的游客需求的确杯水车薪。不过值得期待的是,沿临溪河一条正在装修改造的古街街口,打出了一条“西来古镇中华美食一条街”的横幅,地方政府似乎已有照顾游客胃口的考虑。
专家发言
有特点才能留客
“在越来越多的古镇凭借新一轮的风貌打造,提升其文化品位的今天,我们的规划理念和做法有没有令人反思的地方?这种统一的风貌打造是不是一定适合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原省建委副主任陆强认为,每一座古镇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历史,有它唯一的不可复制的文化个性。保护古镇,最重要的是先“读懂”古镇———深入了解这座古镇的历史和它留下
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
陆强说,保护古镇必须“读懂”古镇,彻底弄清这座古镇所有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找出能展现它文化个性的、自然和人文遗存物,并根据其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进行分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古镇保护规划中,按最少干预原则分别对这些遗存物给予最恰当的保护措施,以延续这座古镇的可读性。这才是这座古镇发展旅游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本报记者(短信代码:4254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