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故宫发现91年前文保题刻
南京日报报道 今天游览明孝陵的人,大多会在孝陵文武方门前那块保护孝陵文物的“特别告示碑”前驻足叹息。这块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由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府知府共同竖立,用日、德、意、英、法、俄6国文字撰写的文保碑,如今已经成了孝陵一道名闻天下的风景。 然而6年后的1915年,一个叫沈葆荫的人在明故宫奉天门石础上留下的文保题刻却一直鲜有人知。前天,市民叶庭甫在晨练时无意发现了它。
记者昨天跟随叶庭甫老人来到午朝门公园中一片遍布巨型石柱础的草坪上。一株古柏下,有个石柱础的内侧被磨出一块长0.5米、宽0.2米的长方形区域,上面刻有字迹,但雕凿甚浅,未曾嵌色,加上树影斑驳,一般人都不会注意到。叶老是前天在树下打拳时无意间发现它的。记者细看,石刻从右到左为“明故宫奉天门石础”6个大字,其后数行小字曰:“此六百年古物也当永宝之民国四年十一月沈葆荫识。”民国四年为1915年,距今整整91年了。
午朝门公园管理处蔡主任介绍说,这只柱础上的题刻他也留意过,但其由来却没有文字记载。记者随后请教了数位文物专家,一位专家还帮记者查阅了《中华民国名人辞典》、《辛亥革命以来名人目录》等大型工具书,都无所获。“这个沈葆荫在91年前就有了这么强的文物意识,实在很了不起,真希望了解这个人的身份。”叶庭甫说。
随后记者从市博金石专家邵磊那里得到了一些线索。邵磊告诉记者,前几年南京石刻资料普查时,这个题刻是他亲自做的拓片,“我怀疑此人是民国时期南京古物保存所的一位负责人。”邵磊告诉记者,1915年正是南京古物保存所成立之年。抗战前,古物保存所的南京第一批文物工作者对南京市文物进行了首次调查。“他们会在一些文物上刻下类似的文字做标识保护。”邵磊说,当年自己拓清凉山六朝古井“还阳井”井栏时,也发现了他们的刻文,文字句式与这处类似,因此他推测石柱础上的也是古物保存所的人刻的。邵磊说,立文保标识是沿用至今的文物保护方法,但把文字直接刻在文物本体上,放在今天也是对文物的破坏。这也许是当时经费紧张所致。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 (责任编辑:车东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