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遵义市工业经济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如今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全市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的主要因素之一。
技术创新提升了工业经济整体技术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全市工业经济领域共组织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43个,有7个项目获省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其中,遵义钛厂实施了5000吨/年海绵钛现代化生产技术及产业化示范工程,8吨/炉还原蒸馏联合法生产海绵钛工艺设备研究,高品质海绵钛开发等技术创新项目,该厂还自主进行了海绵钛致密问题技术攻关、氧化镁粉研究、开发等研发项目。
贵州江南航天集团大力推动技术创新,荣获“科技部国家级优秀火炬计划项目奖”及5项“贵州省火炬计划优秀企业奖”,并在12个重点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遵义碱厂自主研发的混合煤气炉产煤气熬固体碱工艺属全国首创,开发的文丘里复喷脱硫除尘技术获国家专利。
针对全市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不高的实际,该市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及产品创新战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从而使工业品结构得到优化。
据了解,从2001年以来,全市共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8个,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新产品60个、省级名牌产品37个。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达10.9亿元,一批企业通过实施品牌创新战略,有效地调整了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贵州钢绳厂回火胎圈丝等6个产品获得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其中部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部分进口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去年,全市名牌企业年销售收入在60亿元以上。
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近5年来,该市累计完成全社会技改投资123.42亿元,是全市工业历史上技改投资增长幅度最大的时期。这期间共实施技改项目732项,建成720项,累计新增固定资产70.159亿元,其中用于工业的技改投资72.13亿元,占全市社会技改投资的60%,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01项并全部建成投产,累计新增固定资产57.7亿元。市经贸委主任郭世刚说,技术改造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如今在遵义,企业已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情况来看,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总额达3.49亿元,其中研发投入达2.1亿元。从大中型企业看,去年,全市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3.14亿元,比2001年的2.26亿元增长39%。遵义钛厂近5年来每年均实施10至15项技术创新项目,投入资金达1500万元至2000万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2%左右。遵义碱厂近5年投入约3亿元,用于技术创新,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左右。
为了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搭建自主创新平台。近年来,该市共建企业技术中心1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1个,同时还与一些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转化基地和贵州省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遵义钛厂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大学合作,承担了一项国家“863计划”项目———高品质四氯化硅的开发。遵义碱厂与贵州大学共同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并与省化工设计院共同组建遵义分院;贵州钢绳厂积极与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知名公司开展技术交流,促进了公司技术水平提高。
作者:陈富强 钱诚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