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娄山关镇娄山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一群年轻人正坐在院里聊天,房里几位老人正兴致勃勃地看着电视。他们来自重庆市的沙坪坝、南岸、九龙坡、大渡口、渝中等地。重庆九十中的退休教师韩小英告诉笔者,她常因重庆天气太闷热而生病,7月18日住进了出水组刘长林家的“乡村旅馆”,每月包吃包住才580元。 这里清新的空气,清澈的山泉,干净的庭院,整洁的居室,使她很快就恢复了健康。韩老师说:“这里的村民纯朴,生活愉快,打算要多住几个月才走。”
“乡村旅馆”其实是通过“四在农家”的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灶、改厕、改善环境,建图书阅览室、建文体场所、建村务公开栏“五通三改三建”创建后的新农家。
据主人刘长林介绍,时下在他家租房度假的重庆客人有40多个,到目前为止,今年他家已接待了300多名重庆客人,有的住上七八天,有的则一住两三个月。在娄山村,像刘长林家这样的乡村旅馆有12家,今夏以来,先后有4000多名重庆客人到这个“四在农家”示范点居住休闲观光。
前不久,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退休干部周康才和老伴在娄山村的乡村旅馆租了一间民房住下来,他们打算在这里度假一个月。他说:“开展‘四在农家’乡村卫生清洁,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没想到遵义的新农村建设搞得这么好!”
据了解,去年崇遵高速公路开通后,重庆到桐梓仅2小时车程。当年夏天,就有数千名重庆市民到桐梓县租民房休闲度假,而该县“四在农家”创建点上富有地方特色的黔北民居更是倍受青睐。
娄山村依托红色旅游,立足于打造国家级著名风景区,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建设高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并结合实际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在紧挨旅游景点的地方发展绿色旅游观光型农业,建起了一批各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旅馆。该村千亩梨园不但成为景区新景观,更成为游客采摘果实的乐园。此举既催生了农村产业发展,又延长了红色旅游链条,拓宽了增收渠道。
一提起“四在农家”的乡村生活,重庆长寿中学退休教师尹淑云就高兴得合不拢嘴:“遵义的‘四在农家’,山美水美人更美,特别是辣椒味道最让人留连忘返。”几天前,家里人打电话来,准备接她回去,她执意要多住一段时间。她说:“到了这里我就想到了乡土气息味浓的故乡,真是不想走!”
走进楚米镇元田村老街村民组,打出“重庆避暑山庄”招牌的村民张宗华,今年6月以来,家里已接待了好几批重庆客人,目前还住着70多人。看到“四在农家”引来源源不断的客源,他把村里一块空地租来建房开乡村旅馆,可一次性接待120余人。每年仅此一项收入就达4万余元。据介绍,他家的客人中,有13人已经长期租下房间,随时来随时住,离开后由主人自行经营管理。
小桥,流水,竹林,青砖。远远望去,三座村有名的“龙塘客栈”映入眼帘。在客栈一楼的堂屋里,客人们有的摆龙门阵,有的打麻将,其乐融融。
这样的景象,在娄山关,在楚米,在新站,在九坝,在天坪,在官仓,在桐梓县“四在农家”的村村寨寨,如星星之火遍撒各地。据桐梓县“四在农家”创建办的同志介绍,目前,到桐梓农村度假、休闲、观光的外地客人有3000多人,其中以重庆人居多,也有不少贵阳、深圳等地的游客,今年入夏以来全县累计入住农家的游客上万人次,到当地风景区游玩的游客达5万多人。
红红火火的乡村旅游给桐梓县农民群众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以此为契机,该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四在农家”建设的重要项目来抓,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以农民为主体,以参与性、休闲性为卖点,逐步实现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生态、乡村相结合的旅游模式转变,在观光旅游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延伸。据介绍,今后该县将把黔北文化要素注入到乡村旅游开发中去,把文化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塑造集“红色、绿色、古色”为一体的桐梓“三色”乡村旅游品牌,将桐梓打造成重庆的“后花园”和“避暑山庄”。
作者:王其伦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