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9月11日 《我的长征》,在四川古蔺县的太平镇渡口,借助浮桥顺利二渡赤水,沿着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线路,第三次踏入贵州省辖区,在这一周 《我的长征》,第二届队长张巍峰 布和 韦燊,两个月任期届满,在他们任期内,全队爬雪山 过草地,两次渡过赤水河,新队长选举 布和连任,邵夏珍当选第一位女队长,毛遂自荐的张浩然在大家支持下,成为年龄最小 个子最高的队长,也就是从这周开始,《我的长征》改变行军规则,由活动组委会规定时间和地点,队员们自己探询道路,到达目的地,9月17日上午,由五位队员组成的先遣队,登上娄山关战场遗址的三个制高点,完成了组委会下达的任务令,随后全队通过娄山关于当天下午,顺利结束一周166.5公里的行程。
队员:报数。
队员: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解说:这天是9月18日,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73周年。
夏桂林:大家向当年,在那场灾难中死去的人们 ,默哀一分钟。
解说:2006年9月18日,《我的长征》队员,以纪念九一八事变的默哀为开端,开始了第21周的长途跋涉,这七天队员们,将再次出贵州 进四川,其间他们要从贵州的茅台镇,开始分兵两路 以公路行军,和水上漂流并行的方式,完成三渡赤水,并在71年前,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的二郎镇,为这一周约200公里的总行程,画上句号,9月的贵州天气渐渐凉爽,因为三位新队长,努力促进队伍凝聚成一个整体,这些天 这支25人的队伍,走得比以往整齐,而年轻的队长张浩然,还有一个打算,正在逐个征求大家的意见。
张浩然:我们觉得有必要,已经过了四个多月了,既然有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应该做一个总结。
董峰:对。
张浩然:每个人都做这一个总结。
董峰:好。
张浩然:我会和每个人都谈一下。
董峰:对。
张浩然:想做一下调查,看看是否都有这个意愿。
董峰:对。
张浩然:现在调查了9个人,其中有一个不愿意,然后另外有两个是说要看气氛,剩下的人很愿意。
董峰:好。
张浩然:到你那儿是第10个。
董峰:对,我愿意。
张浩然:你会愿意,是吗?
董峰:对,我支持这个事。
张浩然:因为每个人把自己的优点、不足,前一段时间这些东西都总结出来,我觉得这个队伍的凝聚力会增加。
解说:9月19日下午 到鸭溪镇以后,全队按计划休整半天,听说附近有个村子,做饭 发电的能源是用沼气,由于能源的选择,关系到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个队员想去了解得仔细一些。
队员:不是北方用沼气池吗?
队员:人年均收入2500元。
队员:也有 但冬天太冷。
队员:它不是不产气嘛。
队员:就是冬天不好用。
队员:对 冬天不好用。
队员:这个火真的不错 ,还挺足的呢,是吧,这就是沼气,净化器。
当地居民:这个是净化器,还有这个灯。
队员:这个灯也是沼气发的电吗?
当地居民:这个沼气还有热水器,还有我们煮饭那个气压煲。
队员:这火苗还挺冲。
当地居民:这个挺快的。
队员:这烧一壶水大概多长时间。
当地居民:十来分钟吧。
队员:那跟咱们的煤气 天然气,基本上也差不多。
队员:你看他们的管子接上灯,它这有一个净化器,我问一下这个是,自己家里花钱买吗?还是村里统一给安装的。
村长:就是挖这个沼气池,主要就是这炉气灶,管道啊,像那个灯具啊,这些全部是上面,就是能源办(投资的),这个是厕所,是厕所。
队员:哦 是厕所,那它那个池子就是看不见,是吗?
村长:在这里 这里有个,专门加粪的剂料。
队员:是不是加完了以后还得封好它。
村长:加完了就是盖好嘛,它这个作用实际很好的,现在都比原来的那要科学一点,就是现在加料,就是多的时候 就是在这里,这里排出来。
队员:哦 这里可以排出来。
村长:这个管子起那个排出来的(作用)。
队员:也可以当肥料了 当肥料了,还得稀释了,兑水再用。
村长:如果全部都是这样淋上去,太浓了,不行。
队员:烧坏了。
村长:就给烧坏了。
队员:村长,这个管子是不是就通到家里。
村长:这个管道就是通到那个炉灶那里。
队员:就能通到炉灶 就能让灯也亮,那个火也能着。
队员:张继业给人家沼气做个贡献去。
队员:你去吧 上个厕所吧。
队员:我去。
队员:你之前别上,我先参观一下、看一看,哎 这孩子怎么这样,看看里面的构造是什么样,实际上它就是。
村长:里面就是个盆池。
队员:孙瑞你一上这管子里就有气了,他上完了以后,然后就排泄到这个沼气池,牛粪 猪粪走这儿,人的便在这儿。
队员:反正能够产生沼气的原料都可以,就是树叶什么的都可以。
村长:可以。
队员:就是一般12口之家的,就是家里人的,比如这个粪便,还有养的牲畜的粪便就足够了吧,就不用在外面去找了吧。
村长:不用了。
队员:就足够了吧。
村长:不用了。
当地居民:只要一般喂上两 三头猪就够了。
村长:两、三头猪就够了。
队员:两头猪就够了,一般家庭,能源问题就解决了。
队员:这真是非常的卫生了,要农村真是都这样的卫生间。
队员:本来我觉得跟沼气池连一块,进去会特呛眼,味儿特浓,没什么味。
队员:比较干净,真的很好,胖洪可以参观一下,使用一下。
队员:记住关门啊。
解说:这两天张浩然的腿部肌肉拉伤,只能在大队后面几公里,慢慢的赶路。
张浩然:那条不对。
队员:别乱走了,人家队长这两天都没呼,自己走吧。
解说:9月21日上午,《我的长征》经过红军长征,鲁班场战斗的一个指挥部旧址,当年红军三渡赤水之前,在指挥部西面约12公里的鲁班场,与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激战。
穆升凡:这是个寺庙,这个寺庙是修建于唐乾符年间,现在是11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 当时的这个寺庙,就是这个样子,当时一军团司令部住在这儿。
解说:1935年3月1日,红军再次攻陷遵义,取得遵义战役大捷,时隔遵义会议结束43天,随后红军在遵义以西地区,寻找机会重创国民党军主力,而蒋介石也重新调遣兵力,想再次围住红军,3月15日红军主力各军团,开始全力攻击,借助工事守在鲁班场的,国民党中央军,双方激战直到天黑,鲁班场战斗很艰苦,敌人工事易守难攻,南北方向的敌军,更试图加速形成对红军的包围,为避免在战场对峙中陷入被动,红军当晚突然撤出战斗,连夜向北急速转移,随即又在3月16 17两天之内,从茅台渡过了赤水河,这就是三渡赤水,2006年9月21日,《我的长征》队员,正向茅台镇行进,自茅台镇开始,队员们将兵分两路,在两天之内 一路向西进入四川,徒步行军98公里,一路在贵州,顺赤水河向北漂流60公里,最后两路队员在四川省辖区内,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的,二郎镇会合,从而完成《我的长征》三渡赤水,在这一周的最终目的地二郎镇,有一个专门从事,漂流拓展训练的营地叫红军驿站,《我的长征》漂流赤水河,就由这里的漂流队协助,21日上午,当《我的长征》队员,正在赶路的时候,组委会工作人员先行赶到这里,和漂流队一起,开始为明天的漂流做准备,我第一天的行程。
钟胜明:我都没有给你们配舵手。
李亚平:是吗?
钟胜明:就是让你们的队员自己,让他们自己摸索。
李亚平:那船上得有一个咱们的,你们的工作人员。
钟胜明:我们派一个教练上去,派一个教练上去。
队员:看看我们等你们,还是你们等我们。
队员:行 看看谁等谁。
队员:把一天豁出去了。
解说:漂流队队长钟胜明,曾经报名《我的长征》未被录取,但是他一直关注着《我的长征》,现在漂流队准备就绪,开始把漂流船,运往漂流起点茅台镇,下午4点50分《我的长征》大队,到达红军三渡赤水的茅台镇。
布和:今天晚上自己内部讨论,水路前进那组,五个人一组必须定下来,解散。
解说:夜幕降临之后有腿伤的张浩然,和陪着他的李长晏 童知微,陈宗富还在赶路。
张浩然:还不到呀。
队员:快了。
张浩然:马上到了吗?
队员:快了,快8点了。
张浩然:快8点了。
解说:终于到达宿营地点,张浩然还不能马上休息,漂流队队长 副队长,正等着通报漂流方案。
钟胜明:可能大家已经看到了,我给你们安排的这个行程安排表,预计的行程是两天,在这个危险水域的提示,可能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鲤鱼滩 第二滩是马岩滩,这个滩就是说,它的危险系数比较高,我们都不能漂,所以这次队员们就不漂,在这个地方,到时候我们有工作人员,给你们有一个手势,然后船向右靠岸,然后抬船徒步,这段距离可能大概就是600米,这是第一天的行程。
队员:向右看齐。
解说:9月22日早晨6点40分 茅台镇,从陆路行军的十名队员准备出发,他们的任务是两天内,完成98公里的总行程。
布和:不许任何人掉队,不许人擅自离队,必须保持一个整体,这是队内的任务令,希望咱能走好今天吧。
队员:兄弟们 慢走,明天见。
队员:一路平安。
解说:9点 茅台镇,陆路队员出发两小时后,从水路漂流的15名队员开始行动,他们的任务,是两天内完成60公里长途漂流。
队员:左转。
队员:从来没戴过那么大的钢盔,从来没戴过那么大的帽子。
解说:这里就是昔日的茅台渡口,不远处那座跨过赤水河的大桥,替代了渡口往日的作用,现在 这里已经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起来。
工作人员:再发一个。
队员:一人拿两桨。
队员:又一次考验,又是赤水河,但是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了。
队员:这是几号艇啊 二号。
解说:上午10点,水路漂流的队员开始登上漂流船,上午10点,徒步行军的队员已经自东向西,跨过贵州省界进入四川省古蔺县,这是《我的长征》第三次进入四川。
工作人员:那绳解开,工作人员 那上面有没有工作人员。
队员:有 张刚。
工作人员:绳解开。
队员:走了。
解说:《我的长征》队员,全都没有经历过漂流,一切都是从头学起。
钟胜明:操桨一定要保持这个节奏,如果你们这个节奏混乱的话,不协调的话,这个船可能就耗费体力,所以说慢一些划都没关系,尽量慢一点。
张浩然:那咱们得有一个喊口号的 是吗?
队员:划 撞过去了。
队员:右。
张浩然:咱们口号开始了吧。
队员:好 一 二。
队员:咱俩这边劲儿大 ,查阿姨那边劲儿小。
队员:好了 漂亮。
队员:右边 右边来点劲儿。
队员:划,浅滩。
队员:完了。
队员:没事儿。
队员:撑,下来撑。
队员:我们搁浅了。
队员:不能那样推 那样推就推坏了。
队员:听他的 我上来。
队员:快上来,漂亮。
队员:一 二 使劲 浩然。
队员:走了 没问题。
钟胜明:再拨,好 过来 好样的,对 就这样。
队员:孙瑞终于成舵手了 。
队员:都是他的问题 孙瑞跳下去。
队员:孙瑞跳吧,刚才让继业下去推船去了,真是难为你了。
张继业:怕水是一种态度。
队员:你把继业不会游泳这事给忘了。
张浩然:这地方有点难度咱得掌握好了。
队员:没事。
队员:咱准备转弯从那最急的地方过去。
队员:对 就从那个地方了,一个劲儿漂过去。
队员:一 二 一 二,好,过来了,还有一个。
队员:漂亮。
解说:11点20分 在四川,陆路行军四个小时之后,10位队员到达计划行程中,第26公里处的古蔺县水口镇,前面还有72公里的路程。
樊朝曦:下回这样,有邮局没邮戳的地方,让邮局的人给咱签个字。
队员:为什么。
樊朝曦:当邮戳了呗。
队员:布和 多少公里了。
布和:今天上午应该走了20.6(公里),实际走了20.6(公里),表上是26(公里) 5公里多。
记者:会走夜路吗?
夏桂林:看下午走的情况,下午也不休息了,吃完饭,大概休息最多停20分钟就走,争取时间,12点 队员们继续赶路。
解说:12点30分 在贵州,水路队员中途休息,韦燊几个人却不得不把休息时间,用来对付漏气的气阀。
工作人员:试试塑料袋 塑料袋,拿个塑料袋 顺那边上。
朱洪阳:你就把这个周围的缝给堵了。
工作人员:对 就是那个意思。
李亚平:靠岸。
队员:漏多了 它会爆。
工作人员:咱们会坚持得久一点。
队员:就是没有这个 我们也可以走。
工作人员:可以走 但是你很费劲的,特别要下那几个滩的时候,这个船非翻了不可。
解说:13点10分 水路队员继续漂流,要漂流到今天的宿营地,还有二十多公里。
钟胜明:调头,两手调头。
队员:划着。
钟胜明:好 可以了,这个当时我还认为入外围吧,入选外围应该问题不是很大,后来到最后了 还没有音讯,在电视里面看到你们开始面试。
队员:面试。
钟胜明:对 我有点慌了,然后我又再顶进一次,做了两次吧,最开始放你们的电视的时候,不想去看。
队员:有点抵触情绪吧。
钟胜明:对 前面好几期。
队员:为什么不选你,你老觉得。
钟胜明:对呀 。
队员:现在理解了,你看我们这个划桨你就理解了,他就是要一群普通人。
钟胜明:对。
队员:实际上你跟长征还是有缘分,跟我们又相聚了。
钟胜明:对 应该说是这样的,实际上在这之前,我们就在准备了,因为你们入川第一站怎么走,到了四渡赤水怎么走,我在俱乐部我都要强调,我跟我队友说做好这方面准备,怎么做漂流,可能就是说我们的行动,打动了你们的编导,或者是你们的队友,因为我们的队员,一直还是很热心的,对你们的精神还是很敬佩的。
解说:15点 在四川,陆路队员到达计划行程,第41公里处的古蔺县石宝镇,这个地方,离这次任务的最终目的地二郎镇,还有47公里。
队员:就顺着公路一直狂奔,狂奔到二郎 就完事了。
队员:紧接着倒下就睡觉。
队员:大致八点钟左右。
张淮:八点够了。
队员:八点钟到大村,八点多差不多。
张淮:然后九点,吃过饭 九点后走。
队员:如果我们走到凌晨你们怎么办,我私下问你 你别拍。
工作人员:没事 你们走到哪我们跟到哪。
队员:我们(走到)凌晨的话,你们怎么睡觉,我们的计划走到二郎,今天。
工作人员:你们怎么睡我们怎么睡。
队员:我们不睡。
工作人员:那我们就不睡。
张淮:全州往上走的话,走小路可能不太安全。
工作人员:不安全 如果要走只能走大路,大路都是施工地。
队员:赶快吃 吃完了打包。
队员:20公里左右就到晚上那儿了,回头咱们反着接他们。
解说:16点10分 陆路队员离开石宝镇,他们拿定主意,要一口气赶到二郎镇。
当地居民:一直跟着公路走,公路一直上。
队员:上了就到了大村 谢谢。
当地居民:没有关系。
当地居民:这些什么人。
当地居民:他们是跑长征的,他们是走长征路的,他们从贵州那边来。
当地居民:嗯 走那条。
队员:大村 走那边那条路。
当地居民:嗯 走这条下去。
队员:这里小路可以下去吗?
当地居民:是 这里小路可以下去 小路近。
队员:好 谢谢 走小路下去。
队员:是这儿吗?
队员:对 就是回头走的那条。
队员:我们从那儿已经下公路了,我们在下面慢慢地走等你们。
队员:这边有岔路吗?
队员:已经没有岔路了,基本上是沿着公路走。
布和:刚才那个小道省不少路。
解说:17点零5分 贵州 赤水河鲤鱼滩,去年漂流队曾经有一位队员,在这儿落水,现在最先到鲤鱼滩的,是漂流队队长钟胜明,和《我的长征》队长,张浩然等人的船,在后面掌舵的是张浩然,船上七人 五人落水,孙瑞和怕水的张继业幸免,第二个进入鲤鱼滩的,就是韦燊他们那条漏气的船,现在他们船头当船尾,掌舵的是朱洪阳,跟在后面的船是叶峰掌舵。
队员:小心。
队员:抓住,好。
队员:抓住。
解说:这条船上七人 三人落水。
队员:伤了 撞石头上去了。
工作人员:看看。
队员:撞了 腰撞了。
工作人员:怎么样 谁呀。
队员:浩然撞了。
张浩然:没啥事了。
队员:哎呀 那个浪太大了。
张浩然:撞一下感觉有点疼。
工作人员:能站不能。
张浩然:没事,不耽误,现在没事。
工作人员:能站不能。
张浩然:有点疼 没事。
工作人员:好了 可以掀了。
队员:一 二 三。
队员:加油,一 二 三。
队员:漂亮。
解说:一小时后 马岩滩,因为这里乱石太多 太危险,按照漂流队原定的计划,《我的长征》队员靠岸,从公路徒步抬船600米绕过险滩。
队员:一 二 起。
记者:刚才船上谁落水了。
叶峰:我 长晏还有。
李长晏:我落水了,在水里能滚了五个跟头。
记者:还有谁呢。
叶峰:他们第一个船就剩俩,不知道 还没问他们谁落水了,我们船落了仨,不过 没关系 有惊无险,在水里头喝了几口水,然后翻了几个跟头,然后蹬了两下就出来了,没事,东西什么都没丢,袜子都捡回来了,鞋都捡回来了,我们炼乳后来漂了一公里多,又捡回来了。
队员:一二一。
队员:靠外面。
队员:一二一。
队员:往左边 往左点。
队员:马上到了。
队员:这一段是36(公里)。
工作人员:今天行程结束。
队员:谢谢。
工作人员:桨放到船上。
解说:18点40分 贵州,水路队员结束今天39.4公里,赤水河漂流行程,到达宿营地点沙滩乡。
工作人员:每个人的救生衣自己收好。
队员:泡点水。
洪云:就是剩下35公里,是山路 还是什么路 平路,不是 我主要是向你汇报一声,我们 咱们小组人员都平安,但是今天遇到险了,基本 我跟查大姐都掉到水里了,船都翻了 那个查大姐挺危险的,继业 继业没事,继业一点事没有,继业和孙瑞都没事 但是特别累,全掉到水里,好几个人的数码相机 手机,统统的报废了,是,没危险,但是当时吓了一下,闷倒不闷 就是说肢体非常劳累,我说你们防潮垫什么也都没背着,夜里 夜里气温也得降,都背着呢 是吗?晚上的吃的呢,夜里的吃的呢,你现在在行军呢,是吧,行,有什么情况,咱们再及时通电话吧,好吧。
解说:20点30分 四川,陆路队员到达白天说到过的大村镇,前面还有大约35公里行程。
布和:祝贺大家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队员:好 到现在走了多少了。
布和:54(公里)了。
队员:就是那个GPS上面,准确地 我们真正走了多少。
布和:54.5(公里)。
队员:今天是新纪录了,从来没有走过54.5(公里)对吧。
布和:是 新纪录。
队员:好。
队员:还会被刷新的今晚。
队员:今晚上不行了,今晚上会 再走到明天早上了。
队员:不 咱就到12点算。
布和:让我们一起,为当地的秧歌队等咱们表示感谢。
队员:谢谢 谢谢了。
队员:吃饭,上去。
樊朝曦:我们要今天连夜,肯定我们先到二郎,他们得明天才能到二郎吧,我们今天凌晨就能到吧,明天 明天凌晨不就到了嘛。
记者:你说的是不出意外的话。
樊朝曦:对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会比他们早,出什么意外 你这嘴。
队员:集合。
樊朝曦:没有意外可出。
解说:吃饭 休息 45分钟,陆路队员离开大村镇继续赶路,21点40分 贵州,尽管附近有房子,但是根据组委会任务令,今晚必须露宿,队员们在赤水河边一处斜坡上,支起了帐篷。
张浩然:行 好吧 就是我们从11点开始,按帐篷轮吧 排到谁就是谁了,一个半小时 一班。
祖曼:浩然我也可以值班。
张浩然:哦 你想值可以值。
队员:跟我们这班吧。
张浩然:你找谁的话,你就跟谁一起值就行了。
祖曼:有单的没有呀。
张浩然:有,老朱单的。
祖曼:那行 那跟老朱,他是几点到几点 我定个表。
队员:老朱是三点半到五点。
祖曼:三点半到五点 是吧 行。
张浩然:有什么特殊不好的情况发生的话,就大叫就行了 ,大家睡觉的时候提高警惕,好了 没别的了。
洪云:没事 两点钟叫你们。
记者:还有多少 20几公里了 是吗?
队员:刚走5公里 啊,刚走5公里。
队员:还剩30(公里)。
董峰:晚上走路也挺好,我看精力特别集中,你也看不了啥,就盯着眼前这一块,目光短浅 紧跟队伍。
队员:那边湿身两个。
队员:何止两个 翻了两条船,怎么可能湿身两个。
队员:走水路的现在在干嘛呢。
队员:睡觉。
队员:睡不着,有些人手机掉水里了,痛苦着呢,我手机咋没放包里去呢,在算帐 相机 手机,好几个掉水里的。
记者:董峰,今天胖洪给你打一个电话,是吧。
董峰:对,完了我们比较关心的是,张继业和孙瑞,因为这俩游泳不太好,结果这两个人倒没什么大事,而胖洪这个掉水呢,好像他早晨醒来的时候就预言了,弄不好要掉水里,果然实现了他的预言。
解说:夜里12点左右,队伍后面出现一辆卡车,这辆车有意以缓慢的速度尾随队员,在公路上夜行有车灯照明,给了队员很大方便,而且其它偶尔经过队伍的车辆,也不得不减速甚至停车让路,队员们因此多了一个安全保障,货车司机叫杜守春,他外出送货返回途中,偶然遇到夜行的队员,杜守春有意慢速尾随,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一直关注着《我的长征》,一见到这支队伍,他就决定绕路护送大家到目的地。
董峰:一个是这五公里的速度多废油,我们都于心不忍,你就为了照这点亮,都有手电筒 有头灯 没事。
杜守春:反正从这上来了,我从这里过二郎去。
董峰:你是老看我们的节目 是吗?
杜守春:对。
董峰:你是偶然碰到我们的,还是知道我们要经过这儿。
杜守春:我晓得啥子,我今天是装水泥上来 是吧。
董峰:那一天也很累呀,早点回去休息吧,真的 这个情我挺感动的,我们非常感动。
杜守春:没事的 真的是没事的,碰到你们就一起走,没碰到你就算了。
董峰:我知道 那个上面是谁,是你小孩吗?
杜守春:不是。
董峰:再往前,可能你这个大货车也不让走了。
杜守春:为啥子。
董峰:会吗 这个能让你进城吗?可以进二郎滩吗?
杜守春:去二郎又需要个啥子,它是个镇嘛。
董峰:你要搞到那儿 我就不好意思了,我们就难过了 快点回去吧 没事。
杜守春:我走这边一样,走二郎回家。
董峰:你都已经好几个小时了都,一直在跟着,而且就照这么点亮。
杜守春:我走二郎就转回去了。
夏桂林:跟了一路,不跟了。
杜守春:我要回去家。
董峰:谢谢。
夏桂林:你回去 你先超过去 超过去。
杜守春:我反正回去也没啥子事。
董峰:你这儿又废油又费你时间,拉了一天水泥早点休息吧,真的 心领了 我们挺感动的,真的挺感动的。
杜守春:没啥子,碰都碰到了,没碰到你还是算了。
夏桂林:先走吧 好吧,一晚上,一宿都没睡。
杜守春:我回去还不是这个时间,我从这边走水泥路回去,还是一样的走。
解说:凌晨5点,经过22小时15分钟徒步行军,陆路队员,终于到达四川古蔺县二郎镇,这是《我的长征》出征以来,走得最远,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行军。
队员:到了 加油。
队员:你先告诉我几楼。
队员:三楼。
队员:妈呀 那么高呢。
队员:谢谢。
队员:好 谢谢。
队员:那个大车司机呢。
队员:走了。
布和:报告一下里程 今天。
队员:对 这很重要。
布和:实际走了是 显示是85.7(公里),少记一公里嘛 86.7(公里),86.7(公里)。
队员:那个啥 你先等会儿再说,大家先鼓鼓掌。
队员:给自己鼓个劲 胜利的一天。
解说:9月23日上午9点,在贵州的沙滩乡,水路队员将要出发漂流16.5公里,之后他们将和陆路队员,在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会合。
张浩然:我们的另一个部队,那十个人的徒步组,现在已经抵达二郎滩了,他们是昨天走到今天凌晨5点,全程走了86.7公里。
队员:都到了吗?
张浩然:都到了,他们是一个整体,没有人脱队,他们会在前面也祝福我们,等着我们的 在滩上。
解说:2006年9月23日14点零4分,水路15名队员完成总共,55.9公里的漂流,和陆路10名队员在赤水河,四川省辖区内的二郎滩会合,顺利结束《我的长征》,在两天内三渡赤水的全部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