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九惠药业研发人员在进行微生物检测。本报记者李亚平 黄若冰 摄
我市坚持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近5年全市申请专利4043件,获授权专利2589件,5年间专利增长了7.2倍,4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成果产业化效益显著,获得第八、九届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各1项,省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4项。我市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意识增强,目前累计注册商标8840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6个、惠州市知名商标47个;中国名牌产品8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8个。2005年,我市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标志着惠州的知识产权工作已取得质的飞跃。
亿纬电源科技
打破方形电池由美国企业垄断的局面
在惠州市亿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技术总监袁中直博士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了该公司的产品。袁中直拿着一个电表对记者说:“现在家用的电表是机械式的,而这个是用电池的。它不仅可以记录用户用电的时间,还可以记录数据、显示读数,这一系列工作的完成需要一块品质可靠的不可再充的电池。”记者看了看这只创新型电表使用的电池,发现它与普通电池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因为溶入了新的技术成分,使得它自放电小,而且比普通电池更能适应温度的变化。
随后,袁中直又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方形锂/亚硫酰氯电池。这只电池看上去像一粒小糖果,但它的额定容量却可以达到400mAh,相当于一块手机电池的额定容量。袁中直说,方形电池最大的特点是极大地节约了空间,并较好地克服了以往柱式电池占据空间较大、难以在线路板上固定等缺点。
正是这只小小的、毫不起眼的方形锂/亚硫酰氯电池的开发,使得该公司在电池设计、专业设备开发、工艺设计以及制造技术等方面申报了5项国家专利,其中3项已经获得授权,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池生产线。该项目的开发,直接打破了方形电池由美国企业垄断的局面,为国内长寿命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罗浮山药业
成立工程中心每年投入逾千万研发资金
上世纪八十年代,博罗县长宁镇人廖志钟刚毕业就来到罗浮山制药厂。在该厂工作20多年间,他不仅见证了制药厂改制为广东罗浮山药业有限公司,更见证了企业技术工作的快速发展。廖志钟告诉记者,公司改制前并没有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研发工作是合并在其它部门的,因而研发人员的精力很容易被分散,研发进度相对缓慢。除上世纪八十年代研发的罗浮山百草油等少数产品外,前几年几乎没有新的研发项目。但随着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该公司的管理者意识到成立工程中心可以极大提高企业的自身竞争力。目前,该公司每年投入逾千万元资金,供工程中心购买设备和研究之用。通过努力,该公司工程中心完成了专利申报项目47项,而宫炎平片和妇科止带胶囊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权。
三宝生化科技
获中国发明专利证书
今年69岁的曾雄飞是一个喜欢搞发明创新的人,他不仅成立了惠州市三宝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和营养医学研究所,还让儿女们和自己一起搞科研。1993年,当时不少地方爆发了对虾病毒病,这种病一旦发生,一池对虾几天内就死亡。为此,曾雄飞用10年时间进行专门研究。2004年,曾雄飞发明的氨基酸碘络合物取得了农业部新兽药证书和中国发明专利证书。
九惠药业
形成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创新格局
走进九惠药业有限公司,整齐的草坪、郁郁葱葱的树木呈现在记者眼前。但奇怪的是要经过三道门才能进入厂内。原来,“三重门”正是九惠制药厂自主创新创立自己品牌历程的生动写照。九惠制药厂的前身是一家濒临破产的药厂,厂房破旧,设备落后,主要替三九集团加工药品,并没有自己的产品。只是为别人做嫁衣,企业很难发展。九惠制药厂董事长黄辉球深思熟虑后寻求了一条使企业发展壮大的道路———不仅为别人加工产品,还要发展自己的品牌,使“单条腿”走路变成“两条腿”走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黄辉球经过多方努力,正式与南方制药药厂合作,共同筹措资金,成立了合资企业———惠州市九惠药业有限公司,引进人才、购置先进生产设备,对厂房进行大规模改造。随着工厂第二道门的建起,九惠药业的实力也一步步加强。2005年,企业的乳膏、胶囊、片剂、丸剂、颗粒剂5个剂型共6个车间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工厂的第三道门也建起来了。
如今,九惠拥有40多个系列产品,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的新格局。(记者 钟玮 实习生 李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