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0月10日电(记者周之江)20元车钱换来25公斤民政救济米--对贵阳永乐乡罗吏村的特困残疾户刘正会来说,这已是历史--今年5月起,每月中旬,村里的“为民服务代理员”会如数把民政补助钱粮送到家中。
要是在过去,26岁的刘正会得跑上一天:先到村民组打证明,村委会盖章,再到乡里找分管乡长签字,才能到民政部门领取。儿时右手因电击致残的刘正会说:“来回20元车费,运气不好跑空趟。50斤米,市价也就50多元钱,除去开销,到手只有30斤米。”
贵阳市乌当区推行“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数月以来,刘正会成为诸多受惠农民之一。
今年5月,乌当区选择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24个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作为首批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内容。在4个乡镇及8个职能部门试点,组建了53个村级代理点、4个乡级代理室、8个区级代理窗口,形成区、乡、村三级联动网络,建立了相关制度及保障措施。
46岁的刘顺华是金华镇三铺村的一名村级代理员,村里腾出一间办公室,专门作为接待群众的代理点,并配备了一台电脑。9月27日,记者看到,前来办事的农民络绎不绝,刘顺华一一将何人、何事、何时交办、办理情况乃至满意程度输入电脑。处理完毕,刘顺华夹起自己花12元钱买的皮包,跨上摩托车去镇里的代理点送代办事项。
三铺村12个村民组、676户、近2500名村民,最远的一个自然村到镇上走路要3个小时。过去,很多农民不了解机关办事程序甚至根本找不到门,加之手续繁多,办事程序复杂,经常花了钱、跑了路还办不成事。自开展代办工作以来,刘顺华说:“每天要受理10件左右代办事项,每周二、周四下队,送宣传资料,咨询群众是否有代办事项,顺便反馈办理情况。”
从镇里回来,刘顺华抽空找到十组村民罗元亮,看看他的房子修得咋样了。罗元亮一家4口,长年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石棉瓦房里,屋子早已残破不堪,今年7月中旬申请办理建房手续,8月中旬办结后,刘顺华亲自送到罗元亮手中。眼下,新房已经挖好了地基。
东风镇龙井村党支部书记谭启贵说:“以前,村民建房办一个宅基地审批证,从村民组到村到镇到区,要跑8个部门,签15回字,盖15个公章。有的部门一压几个月,一年半载都办不好,甚至把群众办事的手续证明弄丢了,搞得怨声载道。”
金华镇为民服务办公室负责人颜绍贵说,全程代理的程序很简单,包括受理、承办和回复三个环节:申办人先向村(居委会)代理员提出代办申请,并提供所需材料和规定费用,经审查符合条件者登记并填写承办单,将相关材料报送到乡(镇)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代理事项办结后,由乡、村代理员将办理结果送达申办人,同时征求申办人对办理结果的意见,其满意度评价作为这一代理事项的考核依据。
据不完全统计,5月20日至7月20日,乌当区受理群众申办代理事项12451余件,办结12336件,办结率达99.07%。
东风镇头堡村村民马必民急办两件事:儿子结婚后,儿媳从大方迁来要落户;有1亩稻田的秧苗发黄,原因不明。一个电话打到镇里的代理中心,东风镇派出所的“便民服务车”很快开到家门口,当即办理了儿媳的入户手续;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员下到田里“把脉会诊”,喷洒农药,只收了4.5元的农药费。
乌当区纪委书记魏朝成说,全区104个村、30个居委会,原则上每村一个代理员,总共140人左右,按人均每月250元补助算,一年财政只需支出40多万元。
“我们算过账,实际给群众节约的办事成本起码在1000万元以上,这还只算了看得见的车费、饭钱等支出,一些隐性的请客、送礼费用还不包括在内。事实证明,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是花小钱办大事的‘民心工程’,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魏朝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