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编者按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把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可以说,人文绿都既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的实践,又是对南京城市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 即日起,本报推出“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建设人文绿都”专题,约请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人文绿都”的提出背景、内涵、价值、发展定位以及如何贯彻落实等进行深入解读,敬请关注。“人文绿都的提法非常有价值,可以成为南京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打得响的城市名片。”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导崔功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京把城市定位为人文绿都,既符合全球竞争状态下的城市发展趋势,又非常契合南京的实际,可以说这是南京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人文绿都”代表了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
崔功豪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竞争状态下的城市发展,越来越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竞争力强弱、打出城市品牌的措施是城市定位。因此,世界各国在本世纪初开始的新一轮城市规划中,都非常强调城市定位。如,伦敦在2004年完成的大伦敦规划中,把自己定位为世界城市、欧洲首府、全国中心;北京则定位为世界城市、国家首都、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党代会上非常明确地把人文绿都作为城市定位,可以说是一个代表了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因为城市发展说到底是为人服务的,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为当地老百姓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人文绿都”的提出,恰好表明南京要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挖掘自己的发展潜力,在城市发展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市民打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走向人文化发展道路。
南京非常适合“人文绿都”的城市定位
“人文绿都的城市定位对南京来说,提得非常恰当,可以说它是专门为南京‘度身定做’的。”崔功豪说,在他看来,南京的城市特色可以概括为8个字:古城、名校、跨江、绿色,而人文绿都四个字恰好涵盖了这些。南京作为一座具有24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城市重要的人文内涵。同时,南京地处南北交汇处,兼具南北文化,城市的包容性、兼容性很强,而包容、兼容恰好构成了城市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名校,是指南京为数众多的高校、名校形成的发达的现代教育,很容易和固有的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丰富南京的人文内涵。跨江,说的是南京作为国内少有的跨越长江干流的城市,跨江发展既是南京一个特色,也是南京成为一个完整现代化城市的现实需要。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城市框架的逐步拉开和过江通道的建设,南京有了足以支撑跨江发展的条件,一个滨江城市的风貌将逐步呈现。绿色,则指满城的青山绿水,使南京具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文绿都”反映了南京的发展方向
崔功豪说,更重要的是,“人文绿都”四个字集中反映了南京的发展方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把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建设人文绿都,必然要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保证,因为经济是基础。而且人文绿都建设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要调高调轻调优;用文化、科技来发展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添经济活力;经济、社会、文化要全面协调发展,等等。”崔功豪表示,在以往的发展中,有的城市重经济、轻社会,喜欢建设繁荣之城、富裕之城等,人文绿都的定位是对这种发展观的修正,更加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南京日报记者 宋广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