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29日晚,海口市运管稽查人员查获的“黑中巴”。因为企图冲关冲撞执法车辆,该车前挡风玻璃被损坏,车头侧面被撞凹陷。本报记者卓上雄 摄
本报海口10月10日讯(记者卓上雄)记者今天从海口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包括公交在内的海口客运市场,历经整治整体秩序改观不小,但黑车、黑票点、野马中巴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黑车非法营运冲击市场
在海口提起黑车,不少经营出租车、班线车者是既愤慨又无奈。
据海口市运管处负责人介绍,黑车系指那些无证违规参与客运经营的车辆。目前在海口活动的黑车,基本由报废车、套牌车、私家车甚至行政车构成。它们不办理营运手续也不缴纳相关税费,运营成本较低,对合法的营运车辆造成较大冲击。
海口市交通局负责人分析,海口的黑车之所以多且屡禁不止有多方面原因。
客观上,海口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交通需求量较大,各市县众多黑车都可以较为容易在这找到生意。加上它们不用缴纳有关税费,成本低,票价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海口很容易成为黑车的重灾区。
尤其是,随着交通部门执法力度的加强,近年来黑车运营也相应出现了一些变化,造成执法难度加大。如,不少黑车已开始选择在中午、夜晚、双休日、节假日出动,以尽量避开执法人员正常上班时间;一些黑车从原来的分散经营转向集中经营,根据地域划定势力范围,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黑车由原来的公开经营转入地下经营,通过发放名片等多种隐蔽方式联系客源。
据介绍,海口交通等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以打击。
黑票点损害过海旅客利益
海口的黑票点早已名声在外,深受其害的主要是广大过海旅客。
据介绍,这些不具资格违法从事票务经营活动的黑票点分布在海口多条街道,它们和拉客仔勾结,或高价出售车票,或欺骗旅客,甚至对旅客进行威胁、恐吓、殴打,严重侵害旅客利益。为此,海口市曾多次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但执法人员一走或风头一过,这些黑票点又开始死灰复燃。
有关人士分析,黑票点屡打不绝,跟其有利可图、善于伪装、流动性强等有关。
据介绍,一些不法分子只需要一张桌子、一台电话即可设点开张,遇到执法时能很快撤离,即使窝点被端损失也不大。因为现有法律、法规对非法售票点没有具体的约束条款,交通主管部门对这些非法售票点的打击,一般情况下也只能是没收售票工具,对其有关责任人则难以找到依据作出更加严厉的处理。
同时,此前有关部门没有应市场所需建立起合法的售票点并进行合理的布点,从而在实际中给这些黑票点也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据介绍,为压缩黑票点生存空间,海口市目前已经在秀英港和大英山首设了两处具有资质的过海票务营业部。
过度市场化造成管理混乱
据了解,近几年来,随着公交改革的推进,豪华大巴陆续上路营运,海口的公交市场发生了较大的改观。但对尚存的一些公交中巴车的种种劣迹,市民仍是意见不小。
不少公交中巴车在经营过程中,漠视乘客安全,无视交通规则,动辄争道抢客、乱停乱靠、恶意冲闯红灯等等。据海口市交通部门有关负责人分析,此前,有关方面对公交行业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经营主体分散,没能真正形成公司化、规模化经营,不少公交车被控制在私人手里,企业管不了,政府部门管不到,行业过度市场化,竞争过于激烈等等,是造成公交车管理混乱的原因。
海口市副市长袁秀梅认为,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下一步公交改革工作予以逐步解决。
海口历次交通整治
2003年1月,海口市四套班子领导率相关执法部门,走上街头,展开一场规模庞大的交通整治活动。重点查处中巴车乱停乱靠、违章行驶、报废车非法上路行驶、行人横穿马路、非法摩的、机动车乱闯人行道等。
2004年6月至年底,海口市以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契机,在全市开展一次由各区政府、市政法委、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参加的交通秩序整治行动。
2005年3月—6月,海口市交通局、市交巡警支队联合对各种违章行为开展全面整治。
2006年3月,海口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海口市交通局和海口市城管支队联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海口市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活动。
2006年8月,海口市政府决定用5个月时间,集中市交通、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单位的执法力量,对辖区内的省际客运市场进行一次彻底的整治。
(卓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