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在省青基会备案的仍有100多名“刘晓勇”,今年“圆梦行动”的大规模劝募已经接近了尾声,但“行动”永远不会结束,“刘晓勇”们相信:“有爱的地方就有希望”。
9日,虽已结束“十一”长假,但吉林大学物理专业的新生刘晓勇却迟迟没有返校。
刘晓勇家住海伦市永和乡忠厚村,在刚入学的这一个月里,父亲竭尽全力为自己筹措学费的一幕幕,一直闪现在他的眼前。这次放假回家,看到患病的父母、年幼的妹妹,和为了照顾父母养家而被迫辍学的哥哥,他做出了决定:先休学,挣一些自己和妹妹的学费,再继续读书……
10日,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分行通过省青基会了解晓勇的情况后,在省青基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海伦,将4000元奖学金送到晓勇手中。
至此,从7月12日启动的黑龙江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已接受捐款513万元,为1301名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每人提供了4000元奖学金。 温暖来自千万“无名氏”
7月17日,即我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启动的第六天,“圆梦行动小组”收到了一笔金额为790元的邮局汇款,没有署名,也没有地址,只有简短的几句留言:“希望我的微薄之力,可以帮助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孩子,温暖他们的心灵。”
时隔两天,一位大庆市民,委托朋友捐了2万元,资助5名学生。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徐海对工作人员说:她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
8月10日,“圆梦行动小组”收到了一封夹着40元钱的来信。信中写到:今天是我的生日,婆婆和爸爸给了我40元钱,让我买些好吃的。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只能尽微力捐40元钱…… 爱心传递殷殷期望
7月21日,倾盆大雨。圆梦行动小组来了最特殊的客人———哈尔滨尚号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带领三个小学生,其中一个女孩正在“希望工程金龙鱼农民工子女助学基金”的资助下上学。一角、两角、五角……孩子们捐了24.5元的零花钱。
8月4日,当饶河县张君平同学得到被资助的消息时,他谢绝了。“在亲友的帮助下,我的学费已筹到了一半,另一半可以到学校申请助学贷款,希望可以把我的捐款转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这笔钱转捐给了甘南县的邹宏伟。
8月13日,“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暨千名志愿者劝募公益活动日的现场,一群由已获希望工程资助的大学生代表组成的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将自己的一颗感恩的心表达给所有关爱他们这一群体的善良的人们。 企业最巨大的支持
我省希望工程从2003年开始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特困大学生这一群体,而今年的“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是四年来接受社会捐款最多的一年。
在这531万爱心捐款中,企业捐款为341.37万元人民币,占捐款总数的66.54%%,其中,省内企业捐款139.54万,省联通公司捐款51.6493万。这些钱,既有企业的参与,也有员工的爱心。笔笔款项,无疑为“圆梦行动”支起了一双坚实的臂膀。 百姓最广泛的参与
“谁家还没有个难处。”这是前来捐款的普通百姓最常说的话。无法用数字去估算参与捐款的人数,只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场景:
付女士原是海林市人,几年前去北京创业,经济并不是十分宽裕,但当她了解到家乡还有很多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困而上不起大学时,和自己的先生两个人捐款2.5万元,并一直关注他们资助的两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8月11日,肇源县工商局的井先生满脸汗水的“跑”进了“圆梦行动小组办公室”,捐出从自己工资中节省的4000块钱,资助了一名同学。
8月13日劝募日现场,第一位捐款的是一位高达84岁、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大娘。她告诉现场工作人员,今天是女儿陪着自己到现场的,200块钱代表自己的心意。长长的捐赠队伍排开了,一元、十元、百元,投入到捐款箱;4岁的杜宇婷、6岁的焦义鹏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捐款箱……
8月19日,一位下岗女工拖着一条带伤的腿为“圆梦行动”捐款2000块钱……
短短的90天里,在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圆梦行动”中,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公益所赋予的“公民互助,助人自助”的意义和快乐。 媒体最有效的宣传
多年来,没有媒体的鼎力支持,希望工程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壮大,也不会走在全国公益事业的前列;没有媒体的有效宣传,本年度的“圆梦行动”不会有这么多寒门学子可以带着爱飞翔,也不会成为近年来我省希望工程公益项目中参与人数最多、筹资额最高、集中报道力度最大、影响深远的一次行动。据不完全统计,有关圆梦行动的报道,我省主流媒体上报道近150篇次,并在电视、广播上持续宣传两个月之久,媒体主动担当这次公益活动的社会动员主角,这是资助贫困大学生项目出现的新现象。
8月22日,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省电视台、生活报等联合举办的“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公益晚会将“圆梦行动”推向了又一高潮,当日接受企业捐款140多万,现场市民捐款1.2万。(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