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足坛元老的“金山会”,徐根宝只能算是“晚辈”,但是他又恰恰是惟一至今奋战在一线的“排头兵”。从国家队队长,国家二队、国奥和国足主教练,俱乐部“亚洲最佳教练员”、少年足球基地老板,直到现在的俱乐部主席,根宝扮演了各种角色,对中国足球的现状和未来有着他独特的思索。
现状之忧 中超联赛必须出“刘翔”
1957年,年仅十几岁的徐根宝从一种叫“矿石机”的广播设备里听到了国足比赛的直播,“那时喜欢足球的人非常多,看一场球买票排长队是很正常的,像在外地的比赛,当时还没有电视机,听听矿石机也蛮激动的。”
1993年,兵败狮城回到上海的根宝决心搞俱乐部队,当时上海足球水平高不成低不就,球市不温不火,他提出的一个口号是:“把球迷打回来!”一年之后,“抢逼围”横扫中国足坛,两年之后,上海的球市彻底被带动,“95年我们打北京的那场球,球迷完全起来了,球票在黑市上卖到500元一张。”年底超霸杯,上海球迷自发包船驶往南京观战。这种激情一直延续到1996年根宝离开上海申花的时候,一位体育主持人就曾当面告诉他:“那时拥有一张申花的球票,去看一场主场的球,是可以向邻居朋友同事们炫耀半天的。”
“那时候球市为什么好,球迷热情为什么高?一是拼抢积极水平上去了,二就是有球星,范志毅郝海东就不用说了,四川有魏群、马明宇、黎兵,大连有李明、小王涛、魏意民;北京有高洪波、高峰;江苏有李红兵;广州有彭伟国、胡志军……他们都有自己的粉丝,球迷崇拜各自的球星,球市不可能不好。”说到现在球市的低迷,根宝感觉很多俱乐部的做法根本是缘木求鱼:“俱乐部老板整天捣鼓门票的价格,这根本不是什么价格问题、营销问题。”
球市不振,根宝认为原因有二,“首先是环境不行,假的、黑的,把球迷吓跑了,球迷还是有的,球市依然存在,但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其次就是运动员、教练水平问题,水平不高,没有球星,就没人看。没观众看,运动员的价值也体现不出来。”根宝现在最爱举的例子就是刘翔,“他在八万人体育场比赛,100元一张的票子人家都是自己掏钱买了去看的。足球怎么把球迷打回来?就看你有没有刘翔嘛!”
惊人之语 未来国足人才在我这里
提到人才的话题,根宝是最有说话权的,无论是当年的“国二一代”,到新申花的“02之星”都是根宝门下高足,而现在根宝的眼光并非停留在原有的层次了,“有球星,球迷就回来了,到目前为止,中超还看不到超过小范郝海东的,但我现在说‘再磨十年剑’,如果培养出来的还是小范郝海东那样水平的,那就算失败,我要培养的是世界级球星,那种一个人能把一支队带上一个层次的!”
都说根宝牛,但根宝确实有牛的本钱,这不亚少赛又给他提供了“牛资”,“2004年亚足联U14在我这里比,韩国、日本90年代生的球员都来了,结果我们拿了冠军。这次亚少赛日本队拿了冠军,我一看,不就是两年前到我们基地来的那几张面孔吗?4号、19号,他们几个主力都打过,我们技术上不输给他们。但是这次我们只有4个人了,还都在后面,换上了很多强壮的,没用!没技术,真的没技术。”越是这样的挫折,越是坚定了他“躬耕崇明”的信心。“所有足坛元老、足协领导包括谢亚龙他们看了都说,你这里一定能出人才,应该按照你的想法坚持下去。说明什么?说明我的路走得是对的!”
根宝坚信,中国足球目前最大难题在于没有人才,而唤醒球市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的成败,因此别说国足、女足的主教练对于这位俱乐部主席完全失去了兴趣,就是自己俱乐部的主教练一职,他也很坚决地托付给了他从法国重金请来的专职青少年教练。
“培养人才要花钱,徐泽宪生意做得那么大,就对我说过,十年才能见成效的生意他是不做的。我这几年,每年的经济压力之大没有人可以体会,一个队员我一年要贴进两万块钱,全靠一个足球宾馆的经营,最多就是坐在宾馆里帮人签签字、合个影,卖掉几只足球来维持。一年利息100多万元,我很少喝酒了,为了贷款,还要陪人‘一口干’,人家说‘感情深,一口闷’,我笑笑说‘感情深,钱拿来’,就是这么没办法!”虽然经济压力很大,但是在发现优秀苗子的时候他不惜一掷千金——南京发现的武磊,他毫不犹豫留下数万元“押金”;鞍山的王云龙找来了,他一出手就是几十万元……他们现在都成了基地的标志性球员。
而多年的青少年足球工作,使得他对前景也有清醒的认识,“不是说你心血花下去了都能变球星的!按照以往的规律,一个年龄段能出一两个好的就不错了,这样培养的大多数是要被淘汰的!但还是要做下去!”
这两年他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调整队伍,“一起呆了6年了,感情是很深的,但是这些人不可能一直养下去。有些人我对他们家长说,你们打不上主力,就早点想办法到其他地方去踢——我们的球员出去都是绝对的主力。也许上场机会多了,他们还能踢出来。将来有出息了,也随时欢迎你们回来。我当年不也是踢不上上海队,去了南京部队队,后来踢到八一队、踢到国家队的嘛!”对提出离队申请的,根宝不会阻拦,坦然放行。甚至对一些犯了错误被俱乐部除名的,在转会别的俱乐部时,根宝也都表示了支持,“他们走到今天不容易,不要一棍子打死,还是尽可能给他们出路,给他们机会。”
此外最让他耿耿于怀的就是球员文化素质的培养,“那几个国少队的,这一年来一直在集训,一年的书都不读了。而且他们的集训都不是在假期,往往是要考试了,拉出去了……我跟谢亚龙,跟薛立都说:这样下去不行的,我们要对孩子负责!文化素质对踢球还是很重要的,像日本那批小孩来我们基地比赛的时候,场上看得出就特别有气质。比赛完一脚的泥巴,他们都是在宾馆门口把泥磕干净再进门上楼,我就叫队员去看看,好好学习学习人家。”
国少队的梦想破灭了,根宝丝毫没有灰心,尤其当他看到两年前的手下败将日本捧起了亚少赛的冠军奖杯,信心更足了,“回来让他们从头开始,我会给他们机会,我相信90年代的这批,整个亚洲我们的技术都算好的。以后再加上89年代这批打乙级联赛的,还有新招来的93、94年代的,五年之后,我们将会有7个年龄段的人才梯队!”
肺腑之言 市场上磨砺十年之剑
根宝的个性注定了他“不在其位,也要谋其政”的个性,对于中国足协的工作,这位“在野”的俱乐部主席也有他的焦虑,“现在足协最重要的是指导思想的问题,我们中国足球到底走什么样的路,想明白了没有?要我说评价足协青少年工作部负责人的工作,不是看拿什么冠军,而是看你在任上的时候出了多少人才?有个姚明,有个刘翔,你的工作就是成功的!”
说到“重成绩”和“重人才”的矛盾,根宝忍不住义愤填膺:“别说我们这次亚少赛输了,上次荷兰世少赛我们进了前八,差一点还进前四,那又怎么样?这批人发展潜力有多少?圈内的人一看就看得出来。”归根结底还是“急功近利”四字,“上面要成绩,下面也要成绩,打不出成绩怎么办?改年龄,这种事情就出来了。”他还提到了国少队的集训,“该上学该考试的时候就拉走,集训去了,老实说在那个环境下,只有学坏!虽然管得也挺紧,但是我们的孩子去了之后,逃夜的也有了,什么坏事都来了!集训,外出比赛没停过,最后输给朝鲜,回来总结说比赛经验不足,这样还不足?看看人家朝鲜队有什么比赛经验!输了比赛并不可怕,但是这样难得的比赛我们应该是很好的锻炼机会,结果除了起大脚,什么战术配合一点都看不出来,什么都没练,输了也白输。这就是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指导思想不行,青少年不行,成年了就更不行!”而徐根宝的总结,就是“青少年足球,别看成绩,要以打基础为目的,以出人才为目标,否则就不行。”
作为身体力行的举措,就是他让基地球队参加今年的乙级联赛,“现在他们跟同龄的人打,练不到什么,还不如去跟成年人锻炼锻炼。现在打职业联赛,我们肯定是吃亏的,所以我不给他们成绩指标,只要通过比赛能看到进步就行。”这批17岁的少年初登职业赛场时,第一场比赛曾全场无法组织像样的进攻;到了第二轮,他们就开始掌握进攻的主动;短短一个月之后,客场四连败的他们已经能和成年队对抗,并在上半场体力充足的情况下占据主动。而进行到第二阶段比赛时,他们已经能和大多数球队进行全面对抗了。尽管这些少年在身体上非常吃亏,几乎无法进行一对一的拼抢,但他们发挥己长,用快速、精准的配合组织犀利的进攻,产生良好的效果。整个赛季十六轮比赛,东亚队的积分仅列南区倒数第三,但前锋吕文君一个人就取得10个进球,还有几个中前场球员的进球也排在前列,这都是在身体比他们高大强壮得多的对方后卫面前取得的,堪称“乙级奇迹”。
在以89年龄段的球员逐渐成型的时候,根宝又提出明年要让90、91年龄段的球员上场锻炼,这批孩子的身后,还有刚刚招收到基地的93、94年龄段球员。而曾经空寂的崇明的看台上,不仅来了球员家长,现在还有来自市区的、专业球迷组织的,甚至外地赶来的球迷……
“十年磨剑,既要自己关起门来磨,也要在市场上磨,我现在让他们打联赛,也是做一下试探,看看球市还能不能起来,球迷还能不能回来。现在的反响是好的,证明我们是对的!”说到“中国曼联”6年来的成长,他感慨:“‘曼联模式’是无法克隆的,但是如果中国足协予以重视,以打基础出人才为目标,坚持走技术道路,我相信整个中国足球的环境迟早会好起来的。”
生存之道 联赛+后备 根宝坚决两步走
比起前几年“名言”频出,现在的根宝沉默了许多,也务实了许多。若不是这次在金山和共同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元老相逢,谈古论今,他甚至连有他基地球员参与的这次“国少队兵败狮城”都不愿多提及,而对正在参与的国奥选帅,则干脆以“有约在前”回绝了所有打探。
“现在足球不是靠说,是靠做,做了不一定有多大成绩,但可能还有救,不做光说,就彻底没救了。”2000年,他在偏僻的崇明一隅开辟起他的“根宝试验田”,做着连最精明的生意人都不敢尝试的“十年大买卖”,甚至他还曾赌咒:“这回是一锤子买卖。”几乎要赌上他的一生,6年过去,事实证明,他的务实精神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果实的雏形。现在的根宝把自己的工作一分为二,一是东亚俱乐部主席,用联赛这个平台“磨剑”;二是青少年基地总经理,开启又一轮的少年球员培养。
“把他们拉出来打联赛,根据一般的标准是早了一点,像我们的前锋武磊,91年年底生的,他打联赛绝对是创纪录了!别的队伍哪会派这样年纪的队员上场?我的目的一是锻炼队伍,二就是试验试验,能不能打回球迷,打回观众?”去年上海国际足球邀请赛,评选上海联队教练,根宝轻松摘得50万网票的支持,“现在看来不是没有球迷,不是搞不好球市,关键还是你能给他们看什么?”队伍出去打比赛,客场观众什么反应?有哪些好的或坏的评价,是根宝一直询问领队的重点。“头两年锻炼,3年冲甲,5年雄霸中超!这就是我给他们的‘指标’。”
另一着棋也是在今年走出的,那就是第二次公开招收小球员,本来盯着2010年世界杯和2012年奥运会的根宝一心想搞89年龄段“一锤子买卖”,但是在6年前招收球员时,就忍不住招收了88、89、90、91四个年龄段,现在除了89年为主的球员征战乙级联赛,90年龄段球员入选国少,91年龄段球员也作为上海足球后备力量准备城运会、全运会,可谓全面开花。在组建东亚俱乐部投入职业联赛之后,为完备梯队,根宝从鞍山和上海招收了一批93、94年龄段的球员,根宝高兴地介绍:“看下来,他们的起点比前面几批还要高!”目前,这批球员已经进行了系统的训练,并在一些双边对抗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中国曼联”已经积累了厚度,“我的理想是5年后形成一支由7个年龄段组成的队伍,‘中国曼联’就成型了!”
讲究计划的根宝展现给人的是“两步走”,但是善于捕捉良机的他并非没有更多的“计划”,比如安排队员进入各年龄段国字号的时机,利用基地教练的背景安排球员的“法国路线”甚至“欧洲路线”等等……但至少,越来越信奉“少说多做”的他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得失之辩 从“抢逼围”到“打脚下”
根宝开拓崇明基地,提出两句口号,一是“培养世界级球星”,另一句则更加有名,那就是“缔造中国的曼联”。根宝眼中,除了球星,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是赢得观众的重要因素,他专门请法国教练打造的,正是超越了“抢逼围”观念的“中国曼联”。
“抢逼围也是技战术,那是针对当时的中国足球‘走着踢’的,现在我们要求队伍做到的,还是离不开抢逼围,但是有更高的理念和要求。”之所以让根宝下定决心的,还是因为他认准了一条:“中国足球的未来只有走技术道路”。
“不要让他们起球!坚持打脚下!”根宝坐在看台上呐喊,他的喊声每每让场上队员压力倍增,但就是在长达五六年的压力的锻炼下,一支攻防兼备的“铁军”正在成型。“你们看看现在中超的比赛,为什么不好看?都是横传,回传……我的球员打比赛,我就跟他们说,必须打直传,往前传。要锻炼,就不要起大脚,就是练脚下!”无论是青少年队伍还是成人队伍,跟根宝的“中国曼联”打过比赛的都承认:“他们的进攻配合太好了,小球员在场上也特别有斗志。”场上一分钟,场下几年功呵!
根宝从做足球教练的第一天起,对球员的作风就非常在乎,“范志毅在我带的时候,几年加起来都没拿几张黄牌,红牌是一张没有过的。”而在6年前为“中国曼联”挑选球员时他制定的三大标准就是:个人技术、场上作风和团队精神。“球不是一个人踢的,至少就现在来说,中国足球还没有谁是少不了的。我这里也一样,没有大牌,谁场上作风不好马上去预备队,把机会留给别人!这样主要球员管住了,竞争氛围有了,场上的作风也就有了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