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新闻网 本报吉林讯(记者彭洪升)今年5月1日开始,500本新书从吉林市江南书城开始“图书漂流”,截止日期为10月1日,然而至今,只有20多本书漂回。
3天漂出500本新书
5月1日,吉林省首次举办“图书漂流”活动。在吉林市江南书城门前的广场上,包括文学、社科、科教等门类的500本新书,都穿上了写有这样字样的“衣裳”:“如果您于任何场所发现标有‘漂流图书’字样的书籍,您就可以成为该书的暂时拥有者。欢迎您阅读,并在阅读后将其投放到恰当的公共场所,等待下一位读者去取阅,我们提倡的是公共阅读,欢迎您加入漂流图书阅读活动。”类似的活动,同时也在长春市举行。
江南书城的张显峰经理说,活动开展时,市民可以从书城门前领走1本“漂流图书”,只需要做简单登记。活动开展3天之内,总价值1万多元的500本图书被领走。
5个月后漂回20多本
昨日,记者看到一些“漂“回的书籍,在上面的标签上已注明此批漂流图书返回日期:2006年10月1日,终点站为江南书城。但江南书城统计,加上前天刚收回的两本教育类图书,截至昨日中午,只有20多本图书漂回起点。
每本漂流图书的背面都有漂流日志。记者翻过一本名为《大学,梦起飞的地方》的漂流图书,其封底日志上从开始到归还中,只经历了两站,地点分别为:“图书馆”和“宿舍”。
张经理说,在“漂回”的20多本图书中,只有一本曾被7个人阅读过,大部分图书在5个月内,都只有2至3人曾经阅读。有些甚至从“首漂”到归还,都是一个人。这并不能起到公共阅读的活动意义。
读者:是一种诚信的缺失
北华大学的孙同学说,她曾经捡到过此次活动的漂流图书,是在学校图书馆的椅子上捡到的,半个月后,她又将图书放到了世纪广场的长椅上。她认为,图书漂流本是公益活动,出现仅漂回20多本的情况,是一种诚信的缺失,也并不是真正爱书的表现。
在该书城内,一些读者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但也有人表示,有些书可能没读完,不排除延后送还的可能。
书城:希望带动阅读习惯
江南书城的张经理表示,对于图书的损失,书城早有准备,因为漂流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图书丢失、损坏的情况。他们相信,应该有很多图书还在“漂流”中,或者有很多“漂流者”并未注意到漂流的时间,或者这些“漂流者”认为,读书也不应该受到时间的限制。最主要的是,首尝“图书漂流”活动,是希望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让他们将已不再阅读的图书拿出来,加入到图书漂流行列,与广大书友一同分享。
专家:读者要加强分享意识
北华大学的刘教授说,图书漂流在吉林市还属新鲜事物。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读者并没有分享意识,同时也违背规则。市民更应有公益心,不要对这种公共资源进行私自占有。同时,也不能单纯地说市民诚信的缺失,在商家进行公益活动时,也应该更加考虑规则的细化。(中国吉林网-新文化报)[责任编辑:龙秋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