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斯脚步迈向金秋十月
访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陈圣来
上海要进一步走向世界,必定要在保存自我文化形态的同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与世界文化产生一种合作与竞争,契合与碰撞的关系。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基本就是遵循这样一个思路应运而生的。?
撰稿/陆幸生(记者)
从一只电话机开始
9月下旬上午10时的阳光,与当下上海商界最昂贵地段,恒隆广场上等待着进门顾客的恭敬表情,匹配得一派金黄。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陈圣来准时坐在了恒隆的咖啡厅里。此地,白色玉石构筑的方形大门,在商厦自始至终迎客的时段里,内中金色的光芒,永远在静静绽放。在顾客或游人走动着的眼神里,咖啡厅是个敞开的所在,只因四周的玻璃橱窗里,世界一流顶级品牌的各式标志,既像持重的主人,更像主人的仆人,簇拥着这个说话场合的氛围,一切也就相应地沉淀得内敛起来。
10月,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我与陈圣来共同回忆起,当年任职多少有些“突兀”的感觉。作为媒体人,他明白:既然上阵,立即吆喝。当年,我和文汇报周玉明坐在上海图书馆走廊里,对于约定了采访时间的陈圣来,何时见面竟然很是“茫然无知”。
临时借用的一间办公室,电话铃声四起,应答嘈杂,陈圣来和副手归来,我们四人来到当时开在大光明电影院隔壁的人民饭店,吃简便的工作餐,解决肚子问题,边前言后语紧紧相连地大声问答起来。弄得服务员不停地侧目,大有谴责的意思。
“采访经验丰富”的周玉明和我,困顿不堪,但又要表示出终究还是掌握了谈话要点的努力姿态。今天的陈圣来说:对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份工作,当时接手,什么也没有,要说有,就是一块牌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还有就是一只电话机。“这跟我初创东方广播电台时候一模一样”。
中国艺术的一张名片
今天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是一块艺术金牌。采访从当年艺术节的创办说起。
记者:现在再来回忆创办艺术节时候的匮乏和窘迫,实在是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陈圣来: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大格局,同时也必然融入了全球文化的大循环和大交流。中国赢得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必定产生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与呼唤,强化上海文化视野上的国际意识、前卫意识、兼容意识。
上海是中国近代文化诸多品种的发祥地,素有中国文化“半壁江山”之称,上海要进一步走向世界,必定要在保存自我文化形态的同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与世界文化产生一种合作与竞争,契合与碰撞的关系。而且,上海也具有这样的能力。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基本就是遵循这样一个思路,应运而生的。只是,万事开头难。借房、借人手头节目只有十几台。与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记者:经过7届的举办,现在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已达到怎样的位置?
陈圣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同志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有精辟的概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不断创新、发展、提高,越来越成熟;不仅成为中国重要大型文化节庆活动之一,而且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逐步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国际性文化品牌,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标志性项目。
孟晓驷副部长则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重要文化品牌,在世界上树立了中国文化信誉度,艺术节已成为中国文化信誉度的符号。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国际上已具有三大明显特点:国际吸引力不断提升,已越来越引起众多国家的关注和参与,已经跻身世界著名艺术节的行列;对内辐射力不断增强,成为国内各省市文化交流的桥梁,艺术节已形成国内特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交流合作更加深化,“杂交”优势明显,确立了与国际文化同行、各国艺术家进行交流的良好态势。
由世界节庆协会评定,上海国际艺术节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我们已经参加世界上大的、有影响的国际演艺组织,并成为其中活跃的中坚力量。我们还发起、成立了亚洲艺术节联盟,成为联盟的副主席。澳大利亚的外交部长亲自来信,称我们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为世界最优秀的艺术节之一。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目前中国境内最高级别的唯一的国际性艺术节,已经成为上海代表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名片,成为上海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文化窗口,也是各国文化艺术荟萃的一方舞台。
追求“高、新” 夯实“经典、民族” 突现国际和热演
记者:10月份,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即将开幕,和以往各届相比,这次的舞台演出有哪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陈圣来:本届艺术节参演剧目板块,将在继续坚持和夯实“经典”和“民族”这两大基础的前提下,追求“高”、“新”品位,凸显亮点和重点。概括说来,30多个国家的艺术使者,73台节目,使今年演出呈现四大特点:
首先是名流云集、名团咸至、名剧荟萃。许多世界著名艺术家,如郎朗、黄蒙拉、汤沐海、谭元元、杰西·诺曼等,都将莅临上海。舞蹈巨星马丁斯、大牌制作马歇尔、编舞大师墨菲、指挥大师基里,还有郑明勋、萨克斯高手弗罗萨森与帕尔森、爵士歌后埃乌赫恩亚也将到来。英国BBC交响乐团、德国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悉尼舞蹈团、美国纽约城市芭蕾舞团、斯卡拉歌剧院等名团都纷至沓来。
其次,在话剧百年前夕,经典作品集中登台。这是为明年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作预热。艺术节将集中展示近10台国内外高质量话剧,如意大利米兰小剧院经典话剧《一仆二主》,中英合作新版莎剧《李尔王》。
第三,艺术节更汇聚了当今世界文艺舞台正在热演的节目,展示世界一流演艺。艺术节广泛搜索吸纳海外热演的节目,如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仲夏夜之梦》、英国BBC交响乐团音乐会、由舞蹈巨星尼拉斯·马丁斯主演的美国纽约城市芭蕾舞团领舞独舞组合专场、去年刚被评为格莱美终身成就奖的世界第一女高音杰西·诺曼演唱会、被美国最大发行量的报纸《今日美国》誉为“超级娱乐盛宴”的最炫丽大型舞剧《潘多拉传奇》的中国首演、荟萃了众多韩国歌星的大型演唱会、牙买加的雷鬼歌舞专场等。
最后,在追踪世界艺术潮流方面,积极探索前卫艺术。著名编舞格林·墨菲执导的澳大利亚悉尼舞蹈团现代舞《钢琴别恋》、时尚新版芭蕾《天鹅湖》、中法合作体现出三四十年代上海风情并具有现代芭蕾韵味的《花样年华》、胡雪桦导演,谭盾、何训田编曲的原创现代芭蕾舞剧《莎士比亚和他的“女人们”》、金星舞蹈团的现代舞精品专场《海上探戈》、墨西哥达尼亚舞蹈团的现代舞、瞿小松的现代打击乐《行草》等均会带来别样的艺术风情。
感性艺术的理性框架
记者:一般说来,艺术节大致可以被理解为舞台演出与街头热闹,对这样一个已成功举办7届的艺术节,有过什么样的总结和理性解读么?
陈圣来:在7年的实践运行中,通过全体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较为成熟的办节理论框架,这套稳定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又理性地指导实际操作,推动艺术节健康有序和快速成长壮大。艺术节的办节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遵循“一个宗旨”;高举“两面旗帜”;迈向“三个目标”;坚持“四个原则”;明确“五个定位”;聚焦“六大板块”。
记者:具体地该怎么表述呢?
陈圣来:“一个宗旨”,就是指艺术节是中外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目前中国最高规格的国际性艺术节,要求是中外艺术的交融汇合碰撞,而它的载体城市是上海。根据这种办节宗旨,艺术节每届约定演出剧节目数量中外各占一半。同时,艺术节不能只是艺术家的小众节庆,应惠及普通大众,让万千大众都感受到艺术节的文化关怀,成为整个城市的节庆,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节庆。
“两面旗帜”指的是艺术标准和要求,即经典一流、探索创新。换句话说,这就是艺术节“高”“新”品质。高即是艺术节剧节目的高雅、高尚、高贵,提倡名家、名团、名作、名流,主要吸纳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及团体来沪演出,努力使艺术节期间演出形成全年的一个制高点。“新”,就是追踪国际新锐,引领鉴赏潮流,展示世界艺术的最新成果,使上海市民既具备高雅趣味又不落伍守旧。我们力图让艺术节呈现的节目在高度与新度上使平时难以比附,从而形成特色,形成亮点,也形成企盼。
“三个目标”,是特指艺术节的理想受众范畴,人人关注艺术节、人人参与艺术节、人人享受艺术节。“四个原则”是指艺术节的运行“链条”: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群众参与。“五个定位”,是标志艺术节必须兼顾其群众性、国际性、经典性、创新性和兼容性。
上海有1700万人口,在这样一个特大城市里办艺术节就必须造势,就必须在群众规模、影响上做大做足。艺术节期间,我们策划全市的群众文化活动,各区县都有各自艺术类节庆,有群文的表演、绘画、摄影和手工艺比赛等,还有中外艺术家下社区演出,更有中心广场的“天天演”、“周周演”。同样,上海希望走向世界,世界也希望了解上海,国际艺术节应成为这种双向了解与沟通的纽带。一流的城市要产生一流的文化,所以我们尽可能选择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艺术来滋养上海市民。创新性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原创,使艺术节生生不息。二是鼓励探索,不断追踪世界前沿艺术的潮流。对上海这样一个特大的城市来说,艺术节应该具有最大的包容度和兼容性,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市民在不同的艺术阶梯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瞄准自己所欣赏的对象,使艺术节的效应最大化。
最后,“六大板块”是指艺术节的组合构成,包含着剧节目演出,群众文化活动,展览博览,演出交易会,学术论坛和节中节。
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艺术节
记者: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始终跟随着上海的步伐前进,也已与上海取得的建设成就,共同演化成上海的风景,同时又成为了展示世界艺术风范的一流平台。
陈圣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目标,当然是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艺术节。按照这个标准,我们仍然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深厚的潜力。艺术节经过7年的宣传,影响在不断扩大。我们希望,真正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受众面,当然不能仅局限于举办地的人,而应该包括举办地以外的人,甚至是这个国家以外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国际艺术节。为此,我们需要在建立艺术节品牌上花更多的心血,让上海周边地区、中国各省市乃至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亚洲的和全世界的人,都知晓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并积极参加艺术节,欣赏国内外一流艺术,知道上海这个地方在秋高气爽的时刻有个艺术节,有这么多精彩的演出,让它不仅仅成为上海艺术节,而是名符其实的国际艺术节。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是最能体现城市个性和城市魅力的要素。我们希望,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能够成为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艺术地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