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育旱稻内地大面积推广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旱优2号、旱优3号,今年在浙江义乌等地推广的1200多亩稻田日前收割完毕,亩产量达550公斤—600公斤,高于大面积种植的普通杂交水稻。这意味着上海节水抗旱稻首次在国内大面积推广示范成功。
据介绍,自2004年世界首例杂交旱稻在沪诞生,目前表现优良的杂交旱稻组合已在广西、浙江、重庆、湖北、江西、四川、云南、安徽等10多个省市试种。浙江义乌一直为“缺水”所困扰,可当地却有着10多万亩水稻田。得知杂交旱稻可节水50%,义乌很快与上海方面取得联系,去年当地农民尝试种植旱优2号、旱优3号,今年种植面积一下子增加到1200多亩,种植农户也达到1100多户。
今年7月下旬至8月底,义乌当地连续干旱,降水稀少,旱稻表现了极好的抗旱特性,长势不受影响。收割期到了,农民们发现,旱稻产量还高于当地水稻。
旱稻栽培也简单得多,农民播种前无需耕翻田地,只需打一遍除草剂,便可直接播撒旱稻种子,接下来仅靠“天落水”就可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好处远不止“节水”。在安吉,浙江省水利厅还专门做了一项“节水减污”试验。结果表明,旱稻具有抗病、抗倒伏、化肥需求量小等特点。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由于田间“跑马水”的次数少于传统水稻品种,旱稻在减少水土流失和防止面源污染效果也明显。
据悉,目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年产旱优系列节水抗旱稻种子1万公斤,但各地种子公司订购的旱稻种子已逾10万公斤。黄勇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