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谈》:回到凡界的神曲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0-12 5:48:38 ·来源:新京报
《七日谈》是对朱哲琴前几张专辑的一次终结,这张唱片体现了朱哲琴的大迷失和何训田作曲思想的苍白匮乏,这种窘状或许导致了他们在10年之久才“勉强”推出了这个“七日谈”。 这反映了中国唱片界的失语病。
有诗人说:“回不去的时候/回到故乡。”在我看来,这个不知是否来自薄迦丘《十日谈》的“泛亚洲”《七日谈》可能是本年度最逆流而上的优秀声音唱片专集,是超女时代声音艺术家朱哲琴的一次试图PK《央金玛》的“复活赛”。而她的新唱片在足足推迟了10年之后,以强力的包装推广发布,是惊喜,甚至可以说是唱片业的一个奇迹,但也是一种相当无奈的尴尬。
这张专辑的首发被多次推迟,内地版本比台湾风潮版慢了3个月才于9月底姗姗来迟。总体而言,这张专辑仍然是今年华语乐坛迄今最出色的唱片之一。它是对朱哲琴前几张专辑的一次终结,只有这张《七日谈》出来,一日一觉悟,共七日,才可以和《阿姐鼓》、《央金玛》还有那张佛教性作曲《波罗密多》组成一个精神性的“声音四部曲”。《阿姐鼓》是传说和写实,《央金玛》是传奇和幻象,而到了《七日谈》是说禅和写虚。如果《阿姐鼓》是当代华语音乐不可超越的“神曲”,那么经过“七日谈禅”后重新出发/复活的朱哲琴,如同回到凡界的神曲。但是这一次,她的献声里也诡异地充满了来自异教徒般的狂喜。
但是,尽管唱片公司和朱哲琴本人坚决宣称它完全不同于《阿姐鼓》等以往作品,是一张全新的“走出西藏”发烧概念唱片,我仍然觉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复,是《阿姐鼓》及那张并未受重视但更具有特殊意义的《央金玛》的一次更虚无缥缈的声音幻境和精神性出走。虽然它有意回避“西藏”,可我听到的还是朱哲琴一以贯之的精灵声音成为专辑最突出的元素。这张唱片体现了朱哲琴的大迷失和何训田作曲思想的苍白匮乏,这种窘状或许导致了他们在10年之久才“勉强”推出了这个“七日谈”。
这反映了中国唱片界的失语病。我将朱哲琴称之为“声音艺术家”,“声音艺术家”的漫长名单上有朱哲琴最推崇的比约克,也有她可能不那么熟悉的SainkhoNamtchylak或者在ECM出过17张唱片的前卫声音艺术家美国的MeredithMonk.然而可惜的是,朱哲琴尚少机会展现她的才华,比约克等却都出过远远超过10张唱片,有的时候几乎是一年出一张唱片,但朱哲琴的“失语”则有10年之久。这是她的“失语”,也是当代华语唱片业过于商业化流行化的结果,大量的声音垃圾足以淹没一个来自灵界的非商业异声。
如果说这张唱片像没有根的、离开了大地的巨人,但那最坚实的根其实就在朱本人的纪录片里了。所以,我认为唱片豪华装里的那张“附属品”比正片《七日谈》更有意义。曾经获奥斯卡最佳记录片的导演RossKauffman跟踪朱哲琴拍摄的纪录片,或许是寻找影像和声音的谨慎的精神性联系。展现了朱哲琴声音世界的“信仰最浩大且虚无缥缈的神秘地缘”,可以视作对朱哲琴声音之谜的一个深度探究和记录,也是对她的几张专辑的一个整体回瞻。而声音的虚缈冷幻与影像的酷热实质也对位成了最奇幻的“意外生存”,让这一次声音实验走向无边无界。
宋逖(北京乐评人)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