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日因系统瘫痪被滞留在机场的旅客/摄影/马儒壮
针对前日全国不同机场出现的离港系统短时瘫痪现象,昨天,中航信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将以故障事件为鉴,完善系统备份机制,进一步提高对航空公司、机场的服务水平,保障广大乘机旅客出行便捷顺畅。
10月10日13时32分,中航信运营的离港系统发生主机系统文件损坏,导致使用离港系统的航空公司和机场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经过排查后故障系统于14时16分恢复正常。此次故障造成首都机场、广州机场、深圳机场等机场部分航班延误。
据了解,由于受影响的航空公司和机场采取了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故障给旅客出行带来的不便。离港系统出现故障后,中航信立即通知各地机场转入离港前端备份系统,并要求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到现场协助机场进行应急处置,做好应急旅客服务工作。
作为为国内所有主要航空公司和主要机场提供旅客订座和离港信息系统提供服务的供应商,中航信目前每天处理超过50万旅客的订座和离港操作。中航信表示,由于离港系统技术复杂,要求365天24小时实时不间断运行。因此,将以此次故障为鉴,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做好流程演练和技术保障,完善系统备份机制,巩固信息系统安全基础,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水准,确保离港系统正常运行,并将进一步提高对航空公司、机场的服务水平,保障广大乘机旅客出行便捷顺畅。
据介绍,根据中航信的服务协定,因系统原因导致数据有出入会有一定赔偿。但中航信方面并没有透露过多赔偿信息。
民航总局试点审计安全
民航安全审计试点工作日前在深圳正式启动。作为此次安全审计的试点单位,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管站将在为期十天时间里,接受民航总局3个安全审计组的联合安全审计。
据悉,此次安全审计的内容涉及航空公司运行、飞机维修、航务、航空卫生、机场应急救援、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危险品运输、空中交通管制、通讯导航、气象服务等多个方面。审计小组将围绕组织管理、规章制度、运行管理、资源配置、信息管理、应急处置和人员培训等7个要素,采取询问、查阅、现场检查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运行部门和作业现场进行实地检查。
为依法实施更加有效的安全监管,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安全水平,民航总局经过大量调研,决定借鉴国际民航的先进做法,从今年开始启动对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单位的民航安全审计的准备和试点工作,并计划从明年起在全行业全面实施。
新闻观察 中航信主机“死机” 敲响民航应急管理警钟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使全国不少机场的航班遭受延误事件,给民航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敲响了警钟。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方便、快捷,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计算机系统“死机”状况,是民航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航信主机“死机”后,各机场及时启动了手工办理登机手续的应急预案。尽管故障发生在首都机场航班起降的高峰期,但由于应急预案启动及时,仅有33个航班遭受延误,旅客滞留时间未超过一个小时。
虽然各机场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做出了努力,但是,中航信计算机主机“死机”仍给不少旅客造成了不利影响。民航业内人士指出,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时,航班不是非常密集,用手工办理手续还能应对,如果处于机场非常繁忙时段,肯定会造成航班延误。
中航信离港系统建设于1988年,我国国内所有航空公司、130多家机场的实时数据传输和交换都是采用中航信提供的技术。资料显示,中航信计算机系统今年1月11日曾经出现过一次故障,造成成都、上海、北京在内的全国多家机场受到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教授分析认为,信息统一能给行业和企业带来不少便利,降低运营成本。但过度集中的信息管理模式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系统中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导致局部甚至全面的系统瘫痪。信息处理系统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高,这样的风险也就越大。中航信计算机主机今年两次“死机”,就是给民航计算机系统敲响的风险警钟。
许光建指出,此次事件提醒我们,像民航这样系统性强、信息化程度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如何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是需要民航下工夫研究的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民航要研究如何应对“黑客”破坏等计算机技术保障方面的问题;研究如何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建立起快速处理故障的保障体系。
许光建认为,只有中航信从源头上建立起完备的应急预案,才能避免今后全国机场的旅客遭受到因计算机“死机”而造成的航班延误。
首都机场离港瘫痪50分钟 影响全国多处机场
京港穗深近百航班延误 白云机场启动备份系统
民航总局离港系统主机故障 全国机场系统瘫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