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很精彩普法有效果沟通获理解
本报《深圳出租屋故事》反响强烈
本报讯“深圳出租屋故事很精彩,相信能引起许多人共鸣。”“除了每期必读,还会推荐给朋友和同事……”本报9月12日起推出专栏“深圳出租屋故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每天必读“故事”
作为出租屋综合管理的直接领导,市维稳及综治办主任陈志新十分关注“出租屋的故事”,除自己每期必读外,更加会推荐给朋友和同事。他说:“通过读故事让老百姓明白道理、了解政策,这是最好的普法宣传。”
深圳拥有266万间(套)出租屋,超过1000万的流动人口,这样的管理规模在全国仅有。陈志新说,有了稳定、安全的居住环境,才有社会的长治久安;《深圳商报》和市出租屋综管办这次合作是个有益尝试,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真实反映我们对出租屋的管理和对流动人员的服务。
陈志新认为,“出租屋的故事”有三个积极作用:一是充分展现了出租屋综管员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有些管理员说“他们的酸甜苦辣终于有人知道了”,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二是让老百姓了解到出租屋管理的必要性,有不少人读了“出租屋的故事”后说,“出租屋里发生这么多事情,真是非管不可啊”;三是通过生动的形式带出了出租屋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方针,比干巴巴的说教更有效。
陈志新代表市维稳及综治办感谢《深圳商报》。他说,这种合作一定会继续下去。
你们的“故事”很精彩
“你们的栏目办得太及时了。”在出租屋故事开栏第一天,记者便收到市政协委员、律师杨一平发来的短信。
杨一平说,他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他提出的网格化布警建议已被市公安局采纳,对深圳社会治安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去年,“变思路、立法规、施铁腕,彻底改变出租屋管理工作‘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是杨一平参政议政重点呼吁的问题。
杨一平说,深圳出租屋综合管理系统这几年做了许多有益探索,特别是在净畅宁工程、清无行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你们的故事很精彩,说出了出租屋管理工作者的心里话,也道出了出租屋的酸甜苦辣。”杨一平说,从出租屋故事中他也看到一些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从故事中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
通过“故事”收获了理解
租住在缔梦园的陈小姐说:“看了《深圳出租屋故事》,对出租屋综合协管员的工作也能理解了。”
陈小姐是一个人住,此前,出租屋综合协管员上门登记都是两个人,看到是两个大男人上门,她不愿意开门。她说:“看了你们写的故事,我挺感动的。他们平时那么辛苦,也是为了租户们的安全考虑。”
如今,哪怕听到出租屋综合协管员在隔壁敲门采集信息,陈小姐也会主动打开门等他们上门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