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尖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西部地区,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大力推进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就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还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事业离不开千千万万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高素质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主体,没有现代化的新型农民,就没有现代化的新农村。西部现代化新型农民的培养不是单一的技能培训,而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全面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技能素质、管理素质和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文化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感和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开拓精神,提高西部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西部农民的技能素质。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民主管理素质。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的身心健康素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把德才兼备的乡土精英吸纳到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来,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政干部充实农村基层组织队伍。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到东部发达地区学习、参观,拓宽视野,理清思路。选派优秀农村党员干部到各级党校学习培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调整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坚持城乡统筹,构建完善的农民培养组织、资金、人才保障机制,促进跨部门、跨地区教育资源整合。新农民培养既要着眼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又要服务于西部农业产业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坚持把提升农民素质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树立大培训的现代教育理念,广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方法,学以致用,增强新农民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伍丕明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