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渝中区,工作人员对应原图在碉堡所拆下的石头上做编号
本报记者 李文彬 摄
建于1936年的主城最后一座抗战碉堡———一位于渝中区下肖家湾的白鹤嘴石碉堡在今年5月份被拆除后,昨日,经过近20天的准备工作后,碉堡恢复工程进入砌筑环节。
据现场负责人龙永怀透露,大约30天后,白鹤嘴碉堡将原汁原味地重新矗立在黄沙溪悬崖边。不同的是,碉堡四周均用绿化隔开。届时,市民可免费参观。
在每块石头上都做了编号
“为了重建,施工单位在每块石头上都做了编号。”昨日下午,附近居民透露,今年4月,由于一房地产公司进场搞开发,将存在了70年的碉堡拆除了。
居民们回忆,原碉堡高10米,直径约7米,呈圆柱形,全用石头垒成;在门口的墙壁上留有“地名白鹤嘴,督工员王止谦,领工员杨树云,二十五年重庆碉堡委员会建”等字样。
江北老屋寻来万片小青瓦
记者了解到,恢复工作中,因盖碉堡顶的小青瓦破损严重,且十分难找,经全城搜寻,最终才在江北找到上万片老房子的小青瓦,再用白水泥代替原碉堡所用的白灰进行勾缝。
昨日,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涛称,像这种完全由石材建造的碉堡,在本市还是第一座,对于研究重庆城市的发展史、文脉的延续,都有重要意义。该碉堡的恢复,将再现该文物的历史、景观价值。他称,白鹤嘴碉堡的恢复方案是多方专家的讨论结果,在重庆现有调查的地面文物和历史建筑中尚属缺项门类。
碉堡高10米 数据精确到厘米
据龙永怀介绍,碉堡拆除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今年8月21日,渝中区文广局发出了修复白鹤嘴石碉堡的批复,其中提到:修复后的白鹤嘴石碉堡应该达到或接近原貌,保持原汁原味。
昨日下午3时许,在离老碉堡原址约100米处,工人们夯下了恢复碉堡的第一块基石,正式开始砌筑。“目前的恢复工作主要还有砌筑、搭阁楼、铺小青瓦等工序。”龙永怀透露,主要是按编好号的条石砌筑。
“数据一律要求精确到厘米!”负责施工的赵总工程师表示,重建的白鹤嘴碉堡高10米,将严格按照寸、尺、丈等传统度量衡换算。本报记者 吴国才
变迁回顾
2005年6月19日 市民向媒体反映,主城最后的一座石碉堡可能会在短期内因开发商建设新楼盘而拆除。
2005年6月20日 市文物局等相关单位介入,要求开发商更改规划方案,保护具有文物价值的石碉堡,拆与不拆被一度搁置。
2006年5月24日 这座已存在70年的碉堡被悄悄拆除,随后相关部门提出立即停止拆除,等待处理的意见。直到当月31日原址被夷为平地。
2006年8月21日 渝中区文广局发出修复白鹤嘴石碉堡的批复,要求修复后的白鹤嘴石碉堡应该达到或接近原貌,保持原汁原味。
2006年9月 白鹤嘴石碉堡恢复工程正式实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