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流转了半个多世纪的《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很长时间里,几乎是国人全面了解白求恩的唯一途径。除了一位献身在晋察冀边区的著名胸外科医生外,还以一个画家、诗人、军人、批评家、教师、演说家、发明家、医学著作家兼理论家、一名古董鉴别者和经营者等等形象出现,使这样一位新文艺复兴时期式的英雄人物形象影响深远。 而最近拍摄完成的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也正是依托了这部材料真实丰富的传记。
上海文艺出版社新版《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一书责任编辑秦玉兰介绍说,这部传记由白求恩的两位加拿大友人泰德·阿兰与塞德奈·戈登合著,英文版由利特尔-布朗公司出版。半个多世纪以前,巴金和萧珊将此书推荐给英美文学翻译家巫宁坤,那时的巫宁坤还从未翻译过一部大部头的外国文学,但他感到义不容辞,便斗胆应命了。
他的译文经过萧珊的精心润饰,在1954年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采用的书名是《外科的解剖刀就是剑》,副标题为《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当时宋庆龄读完此书,写道:“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诺尔曼·白求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而巫宁坤精准、感人的译文也受到了广泛赞誉。
1955年重版时此书改用副标题为书名。1957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版仍以此为书名。1979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修订版,为纪念白求恩逝世40周年,采用的书名是《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大夫的故事》。2005年,本书再次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修订,并根据内容从加拿大近年发现的大量资料中挑选大量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现白求恩不平凡的一生。
此书作者泰德·阿兰和塞德奈·戈登,是白求恩的朋友,泰德·阿兰更与白求恩一起参加过西班牙战争,相知甚深。他们为写这部传记,沿着白求恩的足迹,作了历时11年的调查研究。访问了加拿大和美国的许多城市,从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瑞士、苏联,最后到了中国。
传记从白求恩充满冒险精神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开始,着重展现了白求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场生活、事业发展和情感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24岁的白求恩在加拿大宣战的当天参军。“一战”之后,他的精神世界遭遇了幻灭。在他遇到恬静的弗朗西斯并与之结婚后,就在底特律开始了行医生涯,亲自体验了给穷人和富人看病的天壤之别,不安分的内心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可是,当时他患上肺结核,又主动要求与弗朗西斯离婚。通过查阅相关的医学资料,白求恩找到一种极端的治疗方法,并奇迹般地治好了自己的病,他再一次和弗朗西斯结婚,但他们的婚姻仍以失败告终,而他在医学界的声誉却越来越高。
白求恩注意到公共卫生和医疗制度问题,他毫不踌躇地宣称社会化医疗制是一种能使医学得到解放、全民公平得到医疗机会的制度。当他积极地实施自己的理论时,西班牙战争爆发了,他毫不犹豫地动身前往西班牙。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白求恩又来到中国,投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之中,夜以继日地为伤员做手术,撰写医疗小册子,培养医护人员,写信寻求国外资金援助……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白求恩写下遗嘱,将所有物品遗赠给中国的战友和医疗机构,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照顾他的前妻弗朗西斯,他写道,在中国的这两年是他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链接
巫宁坤:白求恩并非钢筋铁骨
目前定居在美国的巫宁坤,属于那种不高产,但可以靠几部作品名世的翻译家。菲茨杰拉德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白求恩传》、狄兰·托马斯诗选、伊修武德散文……几乎每部译本都被称作“最佳译本”。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重新出版《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他欣然为此重写了长序。
巫宁坤在序言中称,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传记。它所塑造的白求恩不是一个钢筋铁骨的传奇式的英雄,也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完人,而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凡人。他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那条道路的终点,树立着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形象。
这部传记记录了白求恩成长的全过程:白求恩的一生是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在追求真理中不断成长,又为真理而慷慨献身。
在一个异国生疏而又无比艰苦的战场上,他没有丝毫“洋专家”的架子、搞什么特殊化,而是严格要求自己。他坚持与普通战士同吃,同住,同行军,同战斗,救死扶伤,患难与共。
《白求恩传》原作者泰德·阿兰、塞德奈·戈登
白求恩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加拿大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然而他也是由他的国家和当代世界所形成的。他真正是一个为那种要体验和丰富全部生活的迫切需要所驱策的新文艺复兴时期式的人物。
虽然白求恩起初是作为一个胸外医生得到国际声誉的,但他在各种不同的程度上也是一个画家、诗人、军人、批评家、教师、演说家、发明家、医学著作家兼理论家。
对于白求恩来说,中国人民是亲如骨肉的。他真诚而深挚地热爱中国人民。愿他的献身精神和自我牺牲的榜样继续鼓舞伟大的中国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