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绕月北斗导航宇航员走太空
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孙来燕局长表示载人航天预计2008年实现对接 卫星通信产业已经初步形成
本报讯(记者郭紫纯杨章怀)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上午发布《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这是我国继2000年11月22日之后第二次发布中国航天活动的白皮书。
白皮书说,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迄今已整整走过50年光辉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种活动,积极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不断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白皮书指出,中国已确立了在本世纪前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更高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推进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白皮书确定了中国航天事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
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发布会焦点话题
载人航天:预计2008年实现对接
“神六”发射至今已有一年。孙来燕局长在会上介绍了“神七”的筹备情况。
“载人航天活动要求高可靠性,必须要安全至上、可靠性第一,因为涉及到宇航员的生命。所以,我们现在的计划还是按照进度的节点在一步一步地走。根据工程的进展,到底是明年或者是后年,我们要根据工程的进展来最后决定。预计是在2008年对接。”
孙来燕说,目前载人工程的进展还是非常顺利的,而对于出航宇航员的选择,孙来燕表示,究竟是选择哪个宇航员,往往是在临发射前或者最后一段时间看谁的状态好再做决定;现在我们的宇航员都在做培训。
卫星通信产业已初步形成
白皮书说,截至2005年底,中国拥有国际、国内通信广播地球站80多座,全国共有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34座,国内几十个部门和若干大型企业共建立了100多个卫星专用通信网,各类甚小口径终端站达5万多个。
白皮书指出,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开展与应用,提高了全国广播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远程教育宽带网和卫星远程医疗网初具规模。
此外,中国作为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成员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海事卫星通信网络,跨入了国际移动卫星通信应用领域的先进行列。
将研制发射电视直播卫星
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将研制并发射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发展卫星直播、宽带多媒体、卫星应急通信、公益性通信广播等技术。
白皮书指出,中国还将继续发展和完善卫星通信广播的普遍服务功能,增加卫星通信领域的增值服务业务。积极推进卫星通信广播的商业化进程,扩大通信广播卫星及其应用的产业规模。
亟待形成国际一流宇航企业
白皮书说,中国将推进航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航天科技工业改革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大型宇航企业。积极构建以航天科技企业和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航天技术创新体系。
白皮书说,中国将加强空间应用技术的开发,推进资源共享,扩大业务应用;加强空间应用,推进航天产业化进程;以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运载火箭为重点,积极构建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加强空间技术的推广转移和二次开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50年航天事业:跻身大国行列
对此,孙来燕不无自豪地答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已经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载人航天的飞行成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白皮书四大特点
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指出,新版白皮书是2000年版白皮书的延续和发展。
新版白皮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新内容和特点:
一、突出了“自主创新”和“和平发展”两个主题。
二、提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以及指导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四条原则。
三、增加了“发展政策和措施”这一章节,更体现了要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对航天事业发展的管理、引导。
四、对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未来五年或稍长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发展目标进行了描述,提出了五大任务。
航天计划
未来五年,我们国家要启动并继续实施五大航天科技工程,包括航天员出舱活动、“嫦娥一号”的发射等。
载人航天工程:实现出舱活动
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程。
探月工程:发射首颗探月卫星
实现绕月探测,突破月球探测基本技术,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主要进行月球科学探测和月球资源的探测研究;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后期工作。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海陆空全天候立体监测
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研制、发射新型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开展立体测图卫星等新型遥感卫星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启动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发展卫星导航、定位与授时的自主应用技术和产品,建立规范的与卫星导航定位相关的位置服务支撑系统。
大型运载火箭:研制新一代高性能火箭
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另外,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
航天与我们的生活
航天事业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上午的发布会上一一举例。
通信卫星
1984年以前,我们没有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在新疆、云南等地,人们若要想收看今天的新闻联播,需要等七到八天时间,现在通过卫星就可以实时传输。接下来我们将要发射一颗直播卫星,这样在每一个农村家庭装一个小卫星天线就能够收到电视节目,如此,我们也就能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科普的问题。
育种卫星
最近,我们回收了一颗育种卫星,卫星上装载了200多公斤农业种子。这些种子经过地面的培育、繁殖,它会比地面种子的培育时间缩短两到三年。也就是说,这样对农民将来有新的优良品种,增产增收、抗灾害都会起到作用。 (责任编辑:韩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