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于当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和《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 新华网 郭毅 摄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航天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迄今已整整走过五十年光辉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种活动,积极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不断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发展宗旨与原则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二、过去五年的进展
2001年至2005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制和试验基地,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航天科技基础能力显著提高;空间技术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空间应用体系初步形成,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应用效益显著提高;空间科学实验与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三、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发展航天事业置于重要地位。根据上述两个规划纲要,中国政府制定了新的航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及稍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这一发展规划,国家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加强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和发展航天领域的若干前沿技术,加快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四、发展政策与措施
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推动航天科技自主创新,促进航天活动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证航天活动有序、规范、健康发展,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政府认为,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都享有自由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及其天体的平等权利;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应有助于各国人民友好合作。
国际空间合作应遵循联合国《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所有国家的福利和利益,并特别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的宣言》(《国际空间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则。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华网 郭毅 摄
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继2000年11月22日首次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发表的第二版关于中国航天活动的白皮书。通过这个白皮书的发表,回答国内和国际上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切,表明中国政府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重申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及和平探索、利用外层空间的愿望,以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国际空间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新版白皮书正文由五部分组成,包括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宗旨与原则、过去五年进展、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与任务、发展政策与措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结合白皮书内容,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中国政府始终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鼓励和支持。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过去五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持续、平稳、较快的发展。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
孙来燕:
在未来五年及稍长一段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有:
一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国家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
二是服务社会,惠及民生。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系统、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和满足区域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加快发展空间应用,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及卫星应用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积极构建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
三是带动科技,支撑发展。以航天科技进步为先导,带动相关学科技术的整体跃升,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加强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带动相关基础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中央电视台记者:
孙来燕局长,2006年新版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有哪些变化和特点?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发布?
孙来燕:
应该说,新版白皮书同2000年发表的白皮书比较,它是一个延续和发展,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新版白皮书应该说有以下新的内容和特点:
第一,围绕国家的发展战略和需求,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要高举两面旗帜,一面就是自主创新的旗帜,再一面就是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旗帜。所以,新版白皮书突出了自主创新这个主题,也突出了和平发展这个主题。
第二,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新版白皮书提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个指导方针也就是我们要遵循国家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同时也提出了指导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四条原则,就是刚才我在讲话里谈到的“四个坚持”。同时,我们提出了在新的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合作的原则就是“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
第三,在新版白皮书中,我们增加了一个章节,就是发展政策和措施,更体现了要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对航天事业发展的管理、引导。
第四,在新版白皮书中,我们对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未来五年或稍长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发展目标进行了描述。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要启动并继续实施五大航天科技工程。五大航天科技工程,我刚才在讲话中已经谈到了,第一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是探月工程,第三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第四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五是大型运载火箭。我们把五大工程归纳为“221”工程。
外国记者: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每年中国花费很大量的资金,几十亿美金用在发展中国的航天计划上。我的问题是:在未来的五年里,中国将在航空事业上花费多少钱?而且这种花费或者是这些项目能给普通的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利益?
孙来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发展航天事业就是为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要带动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我们用了很少一些钱来干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要突出一点,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我知道,明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于民用航天的预算将近170亿美元,我们的航天经费远远不足于他的十分之一。我们认为,发展中国航天事业,能够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经济、社会问题。
比如1984年以前,我们没有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比如在新疆、云南,人们要想收看今天的新闻联播,他们需要等七到八天时间,现在通过卫星就可以实时传输。再比如,我们现在国家实施支援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村村通”,我们在10月底不久,就要发射一颗直播卫星,这样在每一个农村家庭装一个小卫星天线就能够收到电视节目,就能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科普的问题,包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
比如最近我们回收了一颗育种卫星,装载了200多公斤农业种子,经过地面的培育、繁殖,它会比地面种子的培育时间缩短两到三年,这样对农民将来有新的优良品种,增产增收、抗灾害都会起到作用。再比如气象卫星、遥感卫星,我们每天收到天气预报,对我们预报天气、防止自然灾害造成损失,包括遥感卫星对农业的估产、土地面积的测量都有作用,我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说明,航天事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 赵建伟摄
新京报记者:
我想问孙局长两个问题:第一,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创建五十周年,近五年来我们的航天事业硕果累累,作为航天局的局长,五年当中您最感欣慰的有哪几件事?第二个问题,从去年以来,北京有一个公民申请设了一个叫月球大使馆的公司,他以极低的价格向社会上的公民和企业卖月球的土地,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抄了。作为空间利用的主管部门,你怎么看企业或者公民利用外层空间的做法?
孙来燕:
针对五十年,我简单做一个概述。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应该说,50年来,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路程。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当时中国应该说是一穷二白,我们的经济、科技的基础都非常薄弱。但是,正是在那种条件下,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英明决策。
回顾五十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重大工程,都是我们国家政府作出的正确决策,比如载人航天工程、两弹一星,再有探月工程。因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所以,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都把它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给予考虑。我们国家在1970年4月24号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应该说是我们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现在卫星已经形成了六个系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形成了12种型号,能够满足不同轨道、不同重量、无人或有人的发射任务。
到目前,我们已经发射了70余颗自己研制的卫星,发射了6艘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90余次的发射,其中有将近28次的商业发射服务。我们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这个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也广泛地开展了国际合作,这也促进了我们自己的发展。 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回。这是航天员聂海胜出舱。新华社记者赵建伟摄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
因为“神六”发射至今刚好一年了,我们想了解一下目前“神七”筹备的情况,是不是会有可能明年发射,是不是选定了一些宇航员?杨利伟他们有没有机会参与“神七”这个计划?还有,什么时候中国培训女宇航员?
孙来燕:
我们可以告诉大家,目前载人工程的进展还是非常顺利的,下一步要干什么,在新版白皮书中已经做了描述。我们要进行宇航员的出舱活动和飞船的交会对接活动。白皮书中也提到,我们要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自主实验室的研制。载人航天活动要求高可靠性,必须要安全至上、可靠性第一,因为涉及到宇航员的生命。所以,我们现在的计划还是按照进度的节点在一步一步地走。根据工程的进展,到底是明年或者是后年,我们要根据工程的进展来最后决定。预计是在2008对接,我们进行宇航员的出舱。究竟是选择哪个宇航员,现在我们的宇航员都在做培训,往往是在临发射前或者最后一段时间看谁的状态好再做决定。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
因为“神六”发射至今刚好一年了,我们想了解一下目前“神七”筹备的情况,是不是会有可能明年发射,是不是选定了一些宇航员?杨利伟他们有没有机会参与“神七”这个计划?还有,什么时候中国培训女宇航员?
孙来燕:
您说的关于女宇航员的问题,我想随着我们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我们不仅要送女宇航员上去,我们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闻记者也会被送到太空。因为我们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目的,还是要探索宇宙、了解未知的东西。正像俄国的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讲过一句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满足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地对新的天体和外层空间进行探索”,这就是我们的愿望和目的。第[1][2][3]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