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1日,广州102岁的汤景新老婆婆和20多个儿孙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一家人其乐融融。 张伟清 摄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庄小龙
《公报》摘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
目标和任务·良好道德风尚
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巩固思想道德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繁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全会着眼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和谐,对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全会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和谐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全面、具体的部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六中全会在总结近年来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表明将把和谐文化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激发社会活力
增进团结和睦
充满活力、团结和睦——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全会公报中的这段话,令人倍感振奋。
团结和睦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
全会强调,要“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对统一战线、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和外交工作提出了指导方针,勾勒了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的蓝图。
目标和任务·和谐人际关系
“幸福指数”生动
诠释“以人为本”
今年9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方面的需求。
与此同时,“幸福感”作为衡量地方社会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摆上多数地方政府官员的议事日程。今年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统计局局长崔述强透露,北京将推出一套幸福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中。由上海市政治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制定研制的“和谐社区指数”今年年初也已成功通过测试。目前,深圳已制定了“和谐深圳评价体系”,囊括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关爱、社会安全、生态文明6大指标。
专家指出,“幸福指数”、“和谐指数”、“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等的不断涌现,是对中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
内心和谐
今年8月6日,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总理的话可以说是对和谐社会的精神层面作了一个精辟的概括。在我们党的干部中有许多优秀的典型,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下面撷取部分优秀共产党员的语录,来了解一下他们是如何造福百姓、服务社会、实现内心和谐的:
“草帽书记”黄成模:没有不讲理的群众,只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
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生病本来就是一件不幸的事,很多人有病治不起,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住院的。廉洁是医生的本分。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
“小巷总理”谭竹青: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虽然官不大,但是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这是共产党员的本分和天职。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继2004年4月出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1”法规文件之后,中央今年又集中出台了5部法规文件:今年2月2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8月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
尤其是8月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三个法规文件,分别对干部任期、任期内或满的干部调动、交流以及任职、回避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和富有新意的调整,逐步形成我国干部人事完备法规体系。
中组部部长贺国强指出,这5个法规文件和2004年4月集中出台的“5+1”法规文件,与《公务员法》、《干部任用条例》等法律法规一道,初步构成了较完备的干部人事工作法规体系,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公民合法权益受侵害等现象不时发生。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方式依法维护百姓的合法权益。据国家信访局统计,新的信访条例实施一年来,全国省级党政领导共阅批群众来信4.5万多件,接待群众来访近3.5万人次,市、县两级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39.9万批、193万人次,包案处理重要信访事项20万件,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说:“对于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妥善处理,防止其成为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
吴忠民还就如何进一步畅通百姓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提出了具体建议:
首先,各级党政部门在工作中要反映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重视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特别是要关心经济社会地位下降明显的群体,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生产得到发展;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第三,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政府职能转变
中央党校政法部博士井敏认为,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一个为市场、社会发展提供规则和维护秩序的服务者。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而今年的报告再次提出了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问题,要求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谢庆奎表示,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一新形势要求政府转变行为方式。事实上,自1992年明确提出要进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之后,我国对政府如何适应新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主要表现是政府职能范围缩小,把原来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很多事务交给了市场和社会。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仅靠政府职能范围调整已难以解决,必须重新思考政府的角色定位,由“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过渡。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青连斌认为,从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建设和谐社会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现在首要的问题是政府首先应该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现在社会上出现的问题,与政府该负的责任没有负有一定关系。
网友热议
“幸福”与“和谐”你有哪些期盼?
GDP、幸福指数一个都不能少
新华网友“幸福指数”、“和谐指数”、“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等的不断涌现,是对中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诚然,“幸福”与“和谐”的更加量化就是政府对社会管理的更加科学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华网友幸福量化后无非四个字:安、居、乐、业。事实上,目前社会发展的趋势虽然越来越看重“幸福指数”的意义,但目前尚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指数,仍然以研究机构的研究为主。我认为GDP是“物质”的,幸福指数是“意识”的,物质决定意识,没有GDP的科学、真实的增长,老百姓的“幸福感”也不踏实。抛弃GDP,是抛弃幸福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只追求GDP是只讲物质不求精神,缺一不可。
社会和谐决定内心和谐
新华网友我是一个不太懂政治的人,我认为季老所说的内心和谐还应该包括人民群众对党的发自内心的忠诚和热爱。
新华网友我个人认为,内心和谐首先要心态健康平和,对人对事都能坦然面对,而不是焦虑不安,愤世嫉俗,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而是能给周围的家人及朋友带来安全感、幸福感。
人类内心的和谐,是社会存在的和谐所决定的。如果没有社会存在的和谐,就根本上没有了人类内心的和谐。
本版文字/新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