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网内罗毕10月12日电(记者蔺智深)中秋月圆夜,佳节倍思亲。几天前,在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室里,几十个肯尼亚大学生一边品尝来自中国的月饼,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张明讲述中秋佳节的文化渊源。
“在中国,中秋节是除春节和元宵节之外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面对一张张充满好奇的黑人脸庞,张大使循循善诱,侃侃而谈。2005年12月10日,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为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讲授第一课。这所我国在非洲的唯一一家孔子学院于当天开课,吸引了许多当地学生前来听讲。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从中国农历与公历的不同,讲到中秋节的来历与意义;从月饼制作的演变,讲到中国人在中秋节对团圆和幸福美满的向往,张大使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吸引着这些虽与中国相隔万里但非常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肯尼亚青年学子。而“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两个与中秋有关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更是让学生们听得入迷。从他们如痴如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已经开始理解并喜欢中秋文化,更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而折服。
课后,学生露西说:“今后再看到又大又圆的满月,我肯定会想起张大使给我们上的精彩一课,我会想起与中秋相关联的中国人追求团圆、和谐与美满的理念。所有这些,对我来说是那么新鲜、那么神奇。”
露西的话反映了不少同学的心声。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宋丽娴对记者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之际,让张大使作为特邀老师来孔子学院讲课,正是为了用中国文化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张大使虽然抵达内罗毕还不到一个月,但接到邀请后欣然同意并精心准备,他的课给学生们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课后,不少学生表示,想得到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中英文资料,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积极性更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张明大使的中秋文化讲座是孔子学院第一批学员结业前的最后一课。张大使说:“我很高兴能在这里给你们上结业前的最后一课。因为我知道,近一年前,正是我的前任郭大使在这里给你们上了第一堂课。”
去年12月10日,作为非洲第一家孔子学院的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正式开课。时任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作为特邀老师给学生们上了第一堂课,让学生们了解了中国的航海家郑和在数百年前就作为和平与友谊的使者到过肯尼亚,也让学生们知道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及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
正如该学院学生苏珊·瓦奇拉在参加第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肯尼亚区预赛时所说:“是那天,我们重温了中肯友好交流的悠久历史;是那天,我们看到了中肯友谊更美好的未来,认识到了我们肩上的重任。”
也正是在那次比赛中,孔子学院的两位学生还表演了毛笔书法与绘画。虽然技法还显得稚嫩,但她们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汉字“中肯友好”、画出了一片竹子,让在场的评委们欣喜不已。而这一切,则要感谢这里的另一位特邀老师——在肯尼亚经商多年的华人刘凤臣先生。
应孔子学院之邀,刘先生给学生们讲中国书法的历史,讲汉字的间架结构,讲笔墨纸砚,讲王羲之的《兰亭序》,还现场演示用毛笔写字与绘画的技巧,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如何握笔、如何运笔。与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有了“亲密接触”之后,几个学生干脆拜刘先生为师,在课余时间学起了毛笔书法与绘画。
特邀老师的故事还将在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延续下去。宋丽娴副院长说,今后还将邀请更多的特邀老师到孔子学院来讲中国文化,因为这里不仅仅是汉语教学的基地,更是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传播华夏文明的一个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