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中国国内外不同股票市场里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票,还有一些股票也主要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因与中国贸易陡增而获得了令人吃惊的利润;在日本,一家专门向中国出口高质量汽车蜡的公司,正推断其产品的远大前景;再看全球零售商的股票,从新西兰的奥克兰到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从美国的洛杉矶到英国的伦敦,多亏了中国的低成本商品,这些零售商的利润大幅飙升。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在投资领域尤其适用。可以用另一个比喻来说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浪潮中,那些贩卖铁铲给淘金者的商人比那些淘金者赚取了更多的钱。有时生活是不公平的!
当然提到在中国的投资,我们不能照搬此比喻。在中国,有许多长期的投资机会明显地摆在那里,但是同样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我们非常容易忽视那些中国本土以外的公司,他们才是中国加速发展时的主要获益者。
从物资供应中获益
就算粗略的分析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除了在中国国内外不同股票市场里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票,还有一些主要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公司股票。从中国火速的经济增长开始,进口一直保持着令人惊讶的增长率。自1999年初这个趋势开始,中国进口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24%。并且2002年初开始这个增长率进一步提高,超过了27%。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从谁那里进口?谁是这些赢家?
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这些进口物资中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大宗消费品,尤其是石油。提到消费这些商品,中国出手很大,甚至超过了它的经济总量应耗比例。就在去年,中国的经济产出仅仅是全球的4%左右,但已经紧跟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不仅如此,中国较之美国还消耗了更多的基础消费品,例如粮食、肉类、煤炭和钢铁。此外,中国的未来增长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最明显的第一批赢家已经很清楚了——大宗商品供应商,不管他提供的是哪种形式的商品。在这一类企业中,澳大利亚是明显的获益者,下面一些数字将明显看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在2000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仅占其出口总额的4.5%,到了2006年中期,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13.5%。不管以何种计量方式,这种增长率都是快得不可思议的。这种增长率带来的收益已表现在一些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了。
以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BHPBilliton)为例,据报道这家公司由于与中国的贸易在近几年获得了令人吃惊的利润。在2002年,公司记录在册的每股收益是0.26美分。2005年每股净收益一下飞涨至1.73美元,根据彭博(Bloomberg)的预测,2006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2.14美元。意料之中的是,这家公司的股票已经出现在保诚的国际投资组合之中了。
中国对必和必拓公司的影响以两种形式表现——不仅通过企业不断扩大的出口,而且由于中国迅速增加的需求使得价格也被不断推高。总体来说,向中国供给资源的公司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受益者。其他一些国际商品供应商,像力拓公司(RioTinto),也出现了相似的利润增长。
提供大宗商品的公司并非惟一的受益者。举个例子来说,随着中国人财富的累积,买一辆夺人眼球的新车已经成为中国人购物的首要选择之一。对汽车的进口已经高速上涨,在2000年中国进口了大约120万辆汽车。尽管在2004年有些低迷,但是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到去年为止进口车的数量已经上升到了500多万辆。并且不仅仅是国际主要汽车生产商在其中获得了收益,在日本,一只保诚旗下的基金正投资于一家专门向中国出口高质量汽车蜡的公司,他们推断以拥有一辆新车为骄傲的中国人会在星期天的早晨得意而愉快地为他们的汽车打蜡。
类似上述的例子数不胜数,有点令人吃惊的是基于中国生产成本低的情况,中国对高质量音像的进口也出现了增长。
全球零售商是双重赢家
上述这些是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比较明显的受益企业,但是还有更多获利公司,更别提那些别的国家经济体中的消费者。由于中国的成本较低,事实上中国的出口正在全球出口量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也使几乎所有国家的商品价格都降了下来。说我们每一个都是中国成长的受益者听上去似乎有些陈腐,但一些简单的例子不但可以消除误解还能使我们对整个投资世界的明显改变有更深的印象。
中国(印度也类似)已经导致了许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面临巨大的下调压力。结果就是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个人消费者以不同形式从低成本中得到了利益,这个趋势也在继续。过去的18个月中,中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下降了近4.75%,自前一年以来下降得更加明显。尽管一些经济学家担忧如果这个对于价格的沉重的下降压力快到尽头的话,将导致全球的通货膨胀,但基于中国仍然十分低的成本考虑,如果这个价格压力的反转即将来临的话,这种反转也很有可能是十分微弱的。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低成本产品最明显的受益者是一些全球零售商的股票。从新西兰的奥克兰到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从美国的洛杉矶到英国的伦敦,多亏了中国的低成本商品,这些零售商的利润大幅飙升。像沃尔玛这样的企业很大部分依靠了中国的供应线。低廉的价格使得全球的消费者,尤其是美国的消费者可以持续地购买商品,尽管他们的工资增长幅度已经相对较低。另外,零售商不但传递了较低的成本,也使得他的利润获得了增长。他们是双重赢家,从高利润和高销售量中同时获得收益。
一些企业不但通过向中国大量且不断增长的有钱人销售商品获得较多利润,而且他们把工厂开到了中国,期望通过在中国低廉的成本来增加利润。特别是一些亚洲国家发现,他们国家的很多企业都把生产线移到了中国以求降低成本。这从整体来看是否明智尚无定论,但从企业的视角可以肯定的是高利润带来的收益是明显的。
人们不能低估中国的成长对亚洲的总的影响,很多亚洲企业出口大量不同的产品到中国。并且现今亚洲(不包括中国)对中国的出口超过对美国的出口这个事实还是非常令人吃惊的。现在可以这么说,“当中国打了个喷嚏,亚洲就得了感冒”。
仅从以上那么粗略的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成长触角已经涉及无数的领域——从明显的到不那么明显的。投资机会大量存在,中国相关的主题正被保诚投资组合所关注。虽然很难预测中国未来是否会以过去几年的增长率水平持续增长(最近的增长率是十年以来的最高:11.3%),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需求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目前有一些短期内的担忧——过度投资的后果、过高的估值以及担心由于政府调控将使经济增长放缓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投资者来说有许多途径去分享中国成长所带来的利益。
(作者为英国保诚资产管理亚洲区投资服务总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