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的一天,沟壑纵横、密不透风的长白山郎家店林区,一群身着橘红色防火服的武警官兵正冒着浓浓雨雾,穿梭迂回。这是武警吉林省森林总队吉林市支队在“长白1号”灭火作战综合演练中完成“林内寻找目标点”任务中的一幕。
下午2点40分,艳阳高照,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宁静的天空。背负着近70公斤装备的参演官兵,正按照预定方案,运用手中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前往4公里外的密林深处,寻找精心预设的5个目标点。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官兵刚刚进入林内,大风突起,乌云满天,倾盆大雨随即浇到了官兵身上,很快将衣服、背囊全部浇透。林内到处是烟一样的雨雾,能见度降到不足5米,加上到处都是湿漉光滑的林草,稍有不慎就可能迷失方向,甚至发生意外,演练现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出发前,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背负量,官兵尽可能脱掉身上的衣服,有的只穿一套灭火服外套。现在,官兵们不仅要迅速完成预定任务,更面临着饥饿、寒冷、疲劳的考验。在支队前进指挥所负责指挥的董自祥支队长和范国君政委,都把目光投向了参演官兵返回的方向。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林内的气温也降到4~5摄氏度。进入林内的参演官兵背负被雨浇透的背囊和灭火机具,攀拽着横七竖八的树枝,手脚并用地在泥水里向前挪动。
半个小时过去了,顺着GPS定位仪指示的方向,官兵来到一处悬崖前,右侧是一道20多米深的斜坡,斜坡下是一条湍急的河流,河水咆哮向前翻滚,轰鸣之声不绝于耳;左侧是一道直立的峭壁。
“停,原地待命!”中队长刘永江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目标点就在附近!”欣喜的官兵很快就将四周十米范围内的林草植被全部翻了一遍,但却没有发现要找的目标。刘永江从怀中掏出地图,其他官兵立刻用雨衣搭起了一个雨棚,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大家仔细研究了地图上的详细方位,方向没有错,前方是悬崖,目标点不会在前方,后侧已经找过,要找的“点”只能在右侧的河边和左侧的峭壁。刘永江果断地喊道:“其他人员原地待命,副班长师鑫跟我下到河岸寻找。”话刚说完,两人已经顺着斜坡向咆哮奔腾的河边滑了下去,不一会便从官兵的视野中消失了。等待的官兵望着泥泞的林地和暴涨的河水,谁也没有说话,只是听着豆粒般的雨点敲打树叶的劈啪声……
“快拉我一把!”斜坡下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是中队长回来了,战士们高兴地跳起来。几个战士如猴子捞月般,一个拽着一个的手,将刘永江和师鑫拉了上来。“目标点不在下面”,刘永江的话让大家感到了一些失望。
既然不在下面,那就只能在峭壁上了。“峭壁那么陡,不会在峭壁上吧”,有的同志说。“火场情况变幻莫测,什么都有可能,保护我上去。”刚从河边爬上来的刘永江踩着两个战士的肩膀向峭壁爬去,一米、两米……他用手抠着不停地向下淌水的峭壁缝隙,一点一点向上挪动,峭壁上的石头由于长时间被雨水浸泡,变得十分松动,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突然,随着一块岩石的脱落,刘永江随即从5米高的地方摔了下来,地上的泥水被溅出很远,战士们赶紧将他扶了起来,并劝他放弃这次计划。他猛地甩了一下被战士拉着的肩膀,大吼一声:“上了战场想退就退吗?再上一次!”
第二次、第三次,又是两次摔落。
“找到了!找到了!”第四次攀壁而上的刘永江兴奋地喊道。
“我们全部寻找完毕,5个点全部准确找到,我们正在组织返回!”下午3点45分,支队前指对讲机里传来刘永江兴奋的喊声。
“看到了,他们回来了!”半小时后,在浓浓雨雾夹裹下,一溜小点正从远处急速向前指跑来。当他们完全进入视线的时候,官兵浑身上下像被泥水浸泡过一样,湿漉漉的衣服和背囊前后摆动,发出“唰唰”的摩擦声。
“报告首长,5个目标点全部准确找到,人员、装备全部安全返回,请指示!”刘永江举起敬军礼的手还没有落下,满含眼泪的支队长紧紧抱住了满身泥水的中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