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20-40岁、年薪24万的人群为奢侈品消费主力 第2页:享受生活 还是“显示身份” 第3页:“1.75亿奢侈者”如何出笼? 第4页:比尔·盖茨爱坐经济舱
“1.75亿奢侈者”如何出笼?
“中国目前经常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在1000万-3000万之间,中国至少有1.75亿人或者13.5%的人口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
”昨天安永在北京 发布了《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报告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中国消费日趋成熟的消费心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并且在未来数年内的全球奢侈品产业的主要增长区域。
随着21世纪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商品消费风潮已经深深影响到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于盈利增长与2000年相比已经下降35.7%,而处于寒冬期的全球奢侈品行业来说,中国的这个“大蛋糕”的诱惑可想而知。
报道显示,“1.75亿”这个数据的原始出处是中国品牌策略协会。根据该协会估计,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的年收入为24万元人民币,存款在30万-50万人民币之间,此消费人群将在2010年增加到2.5亿。这样一份协会的数据,安永在报告里面表明的出处居然是南华早报、法新社等几家外电。
记者昨天一直没能查到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的联系方式,在百度和Google等搜索网站也没有查到协会的网址,而114查号台也没有对此协会进行登记。根据中国民政部统计,2004年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204万人,全国平均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59元;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中国失业人数在800万左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为443万。面对这样的数字,分析人士有理由对“中国有1.75亿富人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持保留意见。“这样一份针对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调查报告,安永公司是否做了实际的调研工作?”一位人士甚至这样表示。
三言两语
嘘,奢侈品!
chanel、Prada、Gucci、LV,这是一些让人爱恨交加的名字!因为它们是奢侈品,什么是奢侈品?奢侈品是一个舶来词,其英文对应的单词是luxury。牛津辞典这样解释“luxury”:a thing that is expensive and enjoyable but not essential,大致可以看出所谓奢侈品基本是一种昂贵、愉悦、非必需的东西。
价值万元的爱玛仕手包、十几万的迪奥套装、几十万元的瑞士名表、千万的劳斯莱斯,即使中国的消费观念已经开放的今天,谁要是买了这些东西也会引来质疑——各种质疑,甚至会上升到质疑一个人人品的高度。因为还有人在乞讨,还有孩子上不起学——这委实让人倍感同情。但是当这些精致的、奢华的东西展现在眼前,很难说有谁不会被打动。每个人都向往美好、高品质的生活。奢侈品就是这样让人神往与矛盾。
奢侈品即使其价格再昂贵也不过是一种消费品,不同能力消费的人有不同的消费选择。即使在奢侈品牌云集的欧洲,例如法国,不论什么阶层,对奢侈品的拥有都有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表的迷恋。法国顶级酒店的门前,终日有无家可归的人在乞讨,出入酒店的人则是一餐就花掉1000法郎的富豪。在欧洲,人们认为节俭固然是美德,但奢侈是每个人的生活权利。
其实奢侈品的真正内涵并不与金钱有直接联系,这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生活格调。如何选择、甄别奢侈品,需要时间积累、文化素养、品牌熏陶。就像节俭不是吝啬一样,奢侈当然不是奢靡,更不是张扬。
李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