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3 6:57:32 晨报讯(首席记者辛敏娟)如果一名特别反对孩子上网的妈妈忽然给孩子大量的零用钱去上网,是不是有悖常理?但心理咨询师却不这样看,因为他们知道,妈妈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给心理咨询师多接触自己孩子的机会。
昨天,一位妈妈就请求大连黄鹤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隐身上网,为自己上网成瘾且不再和自己有任何交流的17岁儿子进行心理咨询。在谈话中,心理咨询师了解到,因为迷恋上网,孩子连正常的学业都无法维持,和家人的关系也很紧张,妈妈现在无法和孩子正常用语言交流。“这位妈妈知道孩子的QQ号,以前自己曾经化名上网试图和儿子沟通,但不久就被识破了,孩子更加抗拒和妈妈的交流。”心理咨询师黄鹤说。
妈妈把孩子的QQ号码告诉咨询师,希望能在网上开导孩子,但“千万不要让他知道是我找你们的。”
咨询师当“隐身人”是被家长的良苦用心逼出来的,在这位家长之前,“我们已经接受家长的建议,开展了这样的业务。”黄鹤说。上网进行咨询的一般都是比较年轻的咨询师,和不知内情的咨询者基本上有共同语言,“我们先通过聊天掌握他(她)的喜好,然后观察他们深度的心理反应,和他们形成共感,以便于开展工作。”咨询者有的一开始高度警惕,咨询师并不急于求成,像普通的网友那样和他们接触,但最后有的甚至成为能够见面的朋友,“我们的原则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即使暴露了,也不会‘出卖’家长。”
“隐身人”的咨询费用并没有因为不和咨询者面谈而降低,家长也并不在意收费,他们只有一个目的:想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如何才能让正在长大的他们仍然像小时候那样和自己亲密无间。“有一名家长甚至买了7000元一张的健身年卡,请我们咨询师在特定时间到健身馆和她的儿子接触。”
心理咨询师认为,家长的良苦用心值得同情,但要指出的是,不要等事情到了无法收拾的时候才做,在该了解孩子心理状态、平等地对待他们的时候做足功课,“有的家长亲自造成了孩子内心的冷漠,同时要为自己种下的苦果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