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前些日子,14岁就去了台湾的别老先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烟台。回来一趟不容易,这位年届80的老人执意要圆多年来的梦:吃够家乡菜。
然而,尝遍烟台大大小小的饭店,别老先生直摇头:咋就不是我印象中小时候的那个味呢?
多年来,别老先生对家乡鲁菜的味道还停留在14岁的时候,在台湾有时一想起家乡菜,梦里都流口水。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鲁菜已经让别老先生品不出多少家乡味了。
别老先生说:“家乡菜不见长进也就罢了,口味怎么还如此一塌糊涂。就说小吃焖子吧,印象中小时候的焖子两面煎好后,那层焦焦的、黄黄的、酥酥的、香香的东西,看着就吞唾沫。吃到嘴里,焖子的清香和芝麻酱的浓香混合在一起,被蒜汁的鲜辣一冲,哈!那味儿无法形容。这次回家,等焖子端上来,我大失所望:焖子色泽灰灰的,吃在嘴里粘粘的,哪有当年的影子?”
少了那层焦焦的、黄黄的、酥酥的、香香的东西,焖子立马变得不那么可口!鲁菜的蜕变大致和焖子一个路子:大的框架没有问题,但都是环节中少了那么一点点,让人觉得味道不足以说服自己的舌头。
当年味动京华的鲁菜难道也是如此,答案是否定的,福山烹饪协会秘书长张允德说,鲁菜正是以味动人,才走进京城成为霸主的。
福山人郭宗皋(《明史》有传),当了兵部尚书不久便回乡省亲,从村里找了当年做菜很有名气的两个厨师,带到尚书府做家厨。
话说在隆庆年间,有一年,皇帝准备为他的爱妃作寿,郭宗皋于是就把他的两个家厨推荐给皇帝。试做了两个菜,皇帝品尝后很是高兴,寿宴就决定由郭宗皋的家厨来制办。到庆寿这一天,朝廷的文武百官也纷纷前来给皇妃祝寿。寿宴开场后,立即赢得了满朝文武百官的称赞。皇帝翌日日上三竿方才酒醒,品之口中仍然美味不绝,心中对福山风味佳肴深为叹服。
数年后,两名厨师告老还乡。一日,皇帝龙体欠安,不思饮食,单念那福山名厨的“糟熘鱼片”,皇后娘娘即派半副銮驾赶往福山降旨,将名厨接到宫中,从此,那名厨师的家乡也称为“銮驾庄”,至今犹在。
除了原汁原味的海鲜外,只要动火炒菜,鲁菜就会露出破绽,这是行家对现在烟台鲁菜的评价。从以味动人到味道失真,从精致到滥造,是鲁菜走下坡路的主因。
有人说,正是因为全国统一,南北综合比较,使得鲁菜的口味明显落了下风,就这样渐渐没落。我是不甘心的,我相信那些曾经征服了我们祖先的美食,真的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就像古代的那些诗词,只是因为现代烟台人的浮躁,倒把这些精致给冷落、忘掉了。
如果您对鲁菜有看法、想法,敬请来信,电子邮箱为pangjb9219@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