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骗局曝光 黑职介关门拉客仔匿迹
奥一网讯 昨日(12日),本报报道了深圳龙华汽车站周围存在多家黑职介,上百拉客仔以招工为名诱骗求职者到黑窝点后洗劫钱财的恶行。报道一出即引发强烈反响,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讲述受害经过、表达对为非作歹者的痛恨之情,也有人质疑这样的为恶之徒为何能够在那里长期存在。对此,本报记者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试图梳理龙华汽车站周边乱局形成的原因,并力图寻找解决的办法。
卷闸门放下,门上贴着转租的告示,人去楼空。 昨日上午,记者与警方一起突查盘踞在深圳龙华汽车站的数家黑职介门店,但却扑了个空。而昨日揭露黑职介恶行的报道出街后,本报在龙华汽车站遭遇恶意收购。据称,收购者正是黑职介的人。
“这里总算平静了”
昨日上午8时,记者来到龙华汽车站广场,喧嚣的广场显得异常平静,一改往日的人潮汹涌。前日记者所目睹的上百拉客仔四处逡巡目标的一幕销声匿迹。“报道出来,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早跑了。”一名摩的司机笑言,今天这里总算清静了。
在广场的各个路口以及周边路段,记者转了一圈,同样没有发现一个拉客仔出没。而前日,随处可见他们活跃的身影。
路面不见拉客仔,其所在的黑职介门店亦人去楼空。龙华公交旁的一家黑职介,本报记者前日来此暗访时被抢50元,当时门店站有四五名被“忽悠”来的求职者,昨日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卷闸门紧闭,门上贴有一张写着招租的红纸片。隔壁修理店的人说,早上该门店的人来过一趟后匆匆走了。“以前这里每天都有求职者被骗来遭遇抢劫的,碍于对方势力我们看在眼里爱莫能助,现在终于太平了。”
在龙华汽车站背后的新华龙信息服务部,门口架着一部梯子,两名小伙子正忙着用一块红布遮盖住门店上方的招牌字样。这位自称姓曾的小伙子说,两人是附近一家广告制作店的,早上一位妇女来到店里,出资雇请他们承接这个活。同样,该服务部的卷闸门上贴上了招租的广告。
招工骗子留下害人证据
紧邻新华龙信息服务部有两家无牌黑职门店。其中一家门楣上醒目贴有“实事求是,全力创新”几个大字,这几字昨日已被铲掉,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一幕是:卷闸门紧闭,门上照样贴有“转租”的纸片。相隔不远的另一家无牌职介所门店,卷闸门开着,里面陈设依旧。难道仍在继续“高调营业”?见记者在室内打量,坐在门口的一名男子说道:“他们今天早上退掉房子,走人了。”,该男子自称姓任,乃该门店的房东。据其介绍,两个月前这帮人来此,以每月租金1500元租下该门店从事专门骗抢求职者活动。
任先生就在隔壁开有一间客运业务代理点,在他看来这伙人都有背景,得罪不起。“有时看见那些求职者实在被骗得太惨,我也会跟上去,在人少的地方帮忙打报警电话,而往往只要报警,所劫去的钱百分之百能讨回来。”他说,警察经常接警前来,但由于接到一单报警处理一单,而未从根本上取缔这些黑店,所以这伙人有恃无恐变本加厉骗抢求职者。
既然明知是黑店,为何还要将店铺租给他们?任先生没有作答。
门店内,桌上遗留一份营业执照。上面内容为:宝安区龙华乐景发信息咨询服务部。法人代表为刘某。登记注册日期在今年的1月25日,但地址却在龙华景龙新村北区14栋102号。
翻开办公室各抽屉,里面赫然可见多份求职者简历。其中不乏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份员工入厂申请表的工作经历一栏,醒目写的是:
该求职者的妹妹到车站来接她。最下角注明了钱物统计:衣服和食品,手机,600元现金。按照上面的手机号码,记者联系上求职者杜女士。“600元钱被他们抢走了。”杜女士说,今年9月7日,她从河南老家乘长途大巴来深,刚在龙华汽车站下车,便被这伙人骗到门店,劫走她身上仅有的600元,随后将她送上去公明的公交车,临上车前威胁“若报警,小心打断她的腿”。
骗抢去暗访的本报记者100元的深圳仁和有限公司昨日大门紧闭,招牌亦被摘取。房东王先生介绍,对方早上与他办理了退租手续,说是营业执照没办下来,房子不租了。“我的确不知道对方究竟是做什么的,他们只租了20多天,没有签订正式的租房合同。”王先生说。
“监管不只是警察的事”
根据记者提供的暗访情况,昨日上午,由辖区的龙城派出所副所长张伟强带队,五位身着便衣的民警乘坐一辆非警牌的商务车,来到龙华汽车站。记者一一指认了这五家黑职介所所处的位置。但抓捕行动扑了个空。在现场,张伟强将五家黑职介分工到各小组,要求警员们加强监控,一旦发现重新开门营业的带回所里接受调查。
黑职介所盘踞在此数月来,派出所经常接到受害者的报警。龙城派出所所长姚永洪说,以前派出所也抓过他们,甚至一度把门店贴上封条,但这帮人事后卷土重来。
“我们也抓过这些骗抢者,但由于证据不足,加上涉案金额达不到立案的标准,最后只好放人。”张所长坦承,派出所也有苦衷,其实关于黑职介的管理监督,不是警方一家的事,但往往出了事,责任全扣在警方头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他们,他们感觉也很冤枉。
多部门联合清理整顿
针对本报报道,昨日上午,龙华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黄启健主持召开整治“黑职介”紧急会议,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综治、公安、执法、劳动、工商、出租屋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研究了处置措施,对整治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要求龙城派出所对曝光的“黑职介”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缜密侦查,加大打击力度,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发现这类黑职介一律取缔。
昨日街道办还开展了清理整治联合大行动,对辖区职介市场开展拉网式的大清查行动,行动中查处“黑职介”8家,出具《责令停业(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6份,立案17宗。
接下来,龙城派出所会对龙华汽车站周边进行24小时巡逻,加强汽车站周边的清查力度,将身挂工牌四处招工的闲散人员彻底肃清。
作为职介所监管部门之一的龙华劳动管理部门表示,他们在龙华汽车站、龙华公园门口、龙华文化广场、清湖路口和人才市场等人群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及求职者密集的场所悬挂20条横幅,提醒求职者不要轻易上当受骗,同时组织监察人员在龙华汽车站设立“龙华街道劳动管理科打击非法职介咨询岗”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发放各类宣传册,并将辖区内正规职介所名单派发给求职者。
揭露黑幕
老板每月可“赚”20万
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称自己曾经被骗得身无分文、走投无路,无奈之下也当过拉客仔,亲身的经历,使他对于这伙人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
据他介绍,盘踞在龙华汽车站的拉客仔以前全部来自东莞汽车总站附近,这伙人背后有“靠山”,即使有人报警,只要退了钱,他们也不会有什么事儿。一般情况下,这伙人每天都能赚2万块以上,“拉客仔提成是35%,接待招工的面试经理是12%,退款经理8%-10%,剩下的钱就是老板的,老板每月可挣20多万元。”除此之外,这个从前的拉客仔还透露,每个月,他们都会分给“靠山”2万块,以保证诈骗活动能顺利开展。
经过本报的大篇幅报道后,他估计这些职业黑中介有可能还是回东莞去。
更多报料
一读者称其亲属受骗并被调戏,当晚买避孕药吃
“我怀疑她被强奸过”
在本报披露了宝安区龙华街道龙华汽车站周边的恶性招工诈骗活动后,本报的热线电话接连不断几乎被打爆。众多上当受骗者或看到报道后义愤填膺的读者,纷纷来电讲述自己受骗的经历,以及对招工诈骗事件的看法。
如此一来,更多触目惊心的事实浮出水面,而招工诈骗者的种种恶行也更加清晰地呈现出它们狰狞的面目。
打工妹的遭遇
“我怀疑她被强奸过……”一位李先生打来电话说。据李先生介绍,他有一个19岁的亲戚,是个女孩。国庆节前,亲戚从韶关乘车到龙华找工作,在龙华汽车站下车后被骗到一家黑中介,在那里,亲戚的身份证被扣留,200块钱也被抢走。临走前,那些拉客仔还不怀好意地问这位亲戚是不是处女,调戏侮辱之情表露无疑。
李先生说,当他将亲戚从龙华接到家中后,亲戚当晚就买了避孕药来吃。虽然并没有得到对方的证实,但李先生认为,可能在黑中介那里,在亲戚身上发生过更为恶劣的事情。
财物被劫只还手机
已经参加工作的马先生初来乍到,就被拉客仔骗到龙华汽车站旁的黑中介,在那里,马先生被要求将身上所有的财物登记在册,在被带进小房间后,马先生被恐吓拿出身上全部的200多块钱。由于拉客仔们嫌马先生看上去不太老实,甚至想扣留他的物品。“后来我解释说,我还要找工作,希望至少把我的手机还给我。”拉客仔们才将他的手机等物品还给他。
性情刚烈被暴打
一位姓何的读者告诉记者,他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四川南充老乡和许多家境贫困者一样到深圳来谋生。在龙华汽车站被骗进黑中介后,由于性情刚烈,当场和拉客仔争执并打起来,老乡情急之下表示要报警。“但我老乡没想到,对方说他们职介所就是某职能部门的一个领导开的,报警也没用!”直到现在,何先生对此仍然难以相信。何先生说,最终,他的老乡被暴打一顿轰了出来。
各方说法
法学专家:涉及抢劫必须立案
对于警方在办案过程中的不立案、不调查等行为,读者也纷纷来电表示质疑。对此,警方主要的解释是,被骗金额不够立案标准。针对警方的解释,记者采访了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勃。
彭勃认为,从黑中介的行为来看,其性质是显而易见的抢劫。“抢劫与抢夺或诈骗有很明显的区别。抢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违背人的主观意志,通过暴力、口头胁迫,实际占有财物的行为。”而黑中介的行为明显具有以上特征。由于抢劫是以藐视基本的法律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侵犯私人人身和财产权,已经构成犯罪。此外,抢劫并不以受害者受害程度和损失金额来判断,而是以行为本身的危害性来判断。因此,只要定性为抢劫,派出所就必须立案。
彭勃告诉记者,龙华汽车站周边的招工诈骗抢劫,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犯罪活动,社会危害性极大,受害者众多,如果长期出现,则属于警方的失职,而如果派出所接到大量报警而不立案,轻则属于不作为,重则可视为玩忽职守。
彭勃举例说,在深圳,治安案件中受害者的损失金额通常以2000元为界限来计算,而国家标准是500至2000元,在此区间内,各地派出所有自由裁量权。但由于深圳存在大量外来人口,他们因为贫困才涌向城市,几百元的损失,对于他们的伤害比本地人口更大。因此,彭勃建议,警方在决定是否立案时,更要考虑到损失金额对受害者本人的伤害程度。
人大代表:这是职能部门失职
“这么多人每天站在汽车站门口,发生这么多的诈骗,当地派出所等部门怎么可能不知道?!”深圳市人大代表吴立民在看到本报报道后表示,“这明显是职能部门的失职!”
吴立民告诉记者,对于一个打工者,他们从老家出门谋生,身上的几百块甚至几十块钱都可能是他们仅有的一点生活费,在这些钱被骗走后,很可能走投无路,生存都成问题。而通过报道中的了解,吴立民认为这些黑中介已经具有黑社会性质,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的治安和社会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发展成更为严重的犯罪。因此,辖区政府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对于如何处理好汽车站周边的乱局,吴立民表示,有关部门平时就应该深入进行社会调查,掌握情况,“不要等到媒体曝光后才去调查。”然后各个职能部门协调合作进行整治。其次,当地政府尽量在车站出口、职业介绍所附近多设警示牌,指出哪些属于正规职介所,哪些事项需要注意,避免上当受骗。同时,打工者也需提高警惕。
在本报披露了龙华汽车站周围的招工诈骗活动后,龙华街道办昨日上午一早就通知了劳动站负责人去开会准备对职业黑中介进行集中整治,至记者致电时为止还在进行整治。
意外插曲
本报昨遭恶意收购
昨日上午9时,在龙华汽车站周边的几家报刊亭,基本上已买不到本报。一位报亭老板说,早上报纸刚送来时,没几分钟便被抢购一空。除一些乘客以及摩托车仔前来买报外,主要是那些黑职介的人买的居多。“他问我还有多少份报纸,说全要了。”这位报亭老板所说的他即是黑职介的人,“他们一天当中,有时累了会在我的报亭门口休息休息”。
流动报贩王师傅昨日进了30份本报,全被一男子买走。
大快人心!龙华汽车站楼上龙观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张先说,数家黑职业盘踞在此,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弄得他们这些正规职介所有时也背上黑锅,黑职介的拉客仔甚至对求职者说“龙观”是骗人的,不要去那里应聘。黑职业虽然一下销声匿迹,但他表示了担心:
如果不彻底将他们绳之以法,风声过后他们会不会重操旧业,卷土重来?会不会如同当初从东莞转战深圳,又去别的地方危害一方?
来电照登
20天前,我的两个老乡曾在龙华汽车站黑中介(仁和有限公司)被骗了1900元,对方还恐吓他们说要打死他们。后来老乡找到我帮忙,我开着车过去,对方见我也不好惹,退回了1700元
——张先生
看了报道,非常感谢本报将这些黑暗面报道出来。这个现象已经存在很久了,为什么可以存在这么长时间?后面的保护伞是谁?
——杨先生
为什么这样的事一定要媒体用这么大的版面来报道,相关部门才去干涉?感谢你们提供了一个给读者发表心声的平台,贵报改版后内容更加好了,特别是社论版。衷心地感谢贵报工作人员。
——X先生
看了报道,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警察说钱拿回来就是了?治安这么乱的根源在哪?为什么不立案?怎么样的情况才立案?希望本报能继续报道下去。也希望政府部门真正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王先生
这些应聘者肯定有不少人报警,但为什么警察都没有去管。很明显是派出所的不作为,导致愈演愈烈。贵报不要只报表面的现象,这样没有什么意义,应该挖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颜先生
看了今天的报纸,首先对本报的记者说一声辛苦了.希望能继续跟踪报道。
——胡先生 (责任编辑:车东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