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
台湾《中国时报》
昨天特稿指出,“天下围攻”落幕后,台北车站前的深夜景象,已具体彰显倒扁运动陷入的多重危机:一、九月九日起多次劳师动众后,“天下围攻”已出现人数不如预期的师老兵疲现象;二、民气流失导致游行群众不足以包围“总统府”周边二十九个路口,只好改变策略转回占据忠孝西路;三、施明德虽与马英九协议让出四个车道,部分激进群众却已拒绝接受;四、警方凌晨驱离马路上群众时,部分群众质疑“施明德在哪里?”事实上,倒扁运动自九一五“萤光围城”达到顶点,却无法善用民气促成更有意义的制度改革后,就已逐渐出现若干值得重视的警讯。 但主事者似仍沉醉在“民气可用”的自我感觉良好气氛中,以致在“遍地开花”后陡增更多对立面而非扩大结盟。施明德不以“天下围攻”做为决战点,也不想发动大规模罢工,这些原本是见仁见智的策略抉择。但当取而代之的是十三日“立法院”请愿、等待陈瑞仁侦结包围“司法院”、全台罢免民进党“立委”等拉长战线后,上述警讯却可能持续扩大,让这场运动陷入无以为继困境。倒扁总部主事者必须说服台湾社会的是:如果倒扁运动真的相信陈瑞仁、尊重司法独立空间,为何要在此时扬言包围“司法院”(其实检察官隶属“法务部”而非“司法院”),这难道不是对于司法独立的某种威吓施压?除此之外,不少同样反对贪腐,但在司法侦结前不愿支持罢免陈水扁案的民进党“立委”,为何要与其他保皇派“立委”面临同样的罢免命运?罢免“立委”不但会在全台各地掀起另一波蓝绿对立,将矛头对准绿营形象牌“立委”更将引起社会反感,结果陡增社会撕裂而陈水扁仍毫发无损。过去一个月,倒扁运动展现了非常可观的动能,为苦闷社会找到一个重要的宣泄出口;红衫军的士气与热情更震撼全台,让陈水扁与民进党的不知反省相形见绌。然而,如此气势惊人的开头,如今却已走到面临质变的十字路口,施明德与其他领导干部能否做出避免质变的智慧抉择,将决定这场运动收场时的最后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