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欧科技合作迎来新高潮
据新华社电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吴忠泽和欧盟委员会负责科技事务的委员波托奇尼克11日共同宣布中欧科技年活动开始启动。这是欧盟历史上首次与欧盟以外国家举办科技年活动。在为期一年的活动中,中欧双方将深入中国各省市和欧盟各成员国,围绕不同专题组织展览、论坛、科普及学术研讨等活动。随着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的展开,中欧科研机构和各学科以及企业界的科技合作将迎来新的高潮。
欧盟早有与中国合作愿望
当记者在启动仪式结束后问为什么与中国联合举办科技年活动时,波托奇尼克回答说,面对全球面临的各项挑战,加强中欧科技合作是积极选择。他说,在为世界今天乃至明天的问题寻找答案时,双方的凝聚力是强大的。
波托奇尼克说,全球变化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生,禽流感发生突变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正在加大,石油储藏量可能比预计的少,并正以更快速度被消耗。尽管这些只是潜在威胁,但我们不能消极等待,而应该一起努力。
欧盟委员会科技事务新闻发言人补充说,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令世人瞩目,欧盟早有和中国继续加强科技合作的愿望。双方将借助科技年这个契机,探讨和尝试扩大合作的可能性,推动和促进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各项合作。
用科技拓展经济空间
吴忠泽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欧盟是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重要一极,在许多科技领域具有很强优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会。双方的科技合作将有利于扩展双方的经济发展空间,共同提高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最终实现战略合作的双赢。 上图:10月11日,一名中国专家(左)与欧盟同行在“中欧科技年”宣传展板前交流。
(新华社图) 上图:欧洲宇航局公布的“伽利略”系统的首颗实验卫星在轨道中的假想画面。
“伽利略”是双方合作的里程碑
如果说,中欧在政治和经贸领域仍存在一些矛盾和疑虑的话,中欧科技合作的发展就相对顺利得多。中国与欧盟的科技合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2003年中欧第六次领导人会晤期间签署的“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使中国成为该计划的第一个非欧盟成员国合作伙伴,为中欧科技合作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还参与了欧盟ITER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这使中欧间的科技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中欧在合力抗击“非典”、信息技术、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氢能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也逐步进入了具有实质性成果的发展阶段。
在欧盟最近的几个科技框架计划中,中方的上千家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参与了近500个项目,在目前正在执行的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中,中国是参与其中合作项目最多的第三国合作伙伴之一。当前,欧盟正在致力于建立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体,积极实施“里斯本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在年初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也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提出力争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中欧在发展科技方面的广泛共识为双方的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开拓了空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