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100多农户带着楼房搬家农房平移技术推广
10月9日,兴化市大营乡营丰村一组农民王文景“喜迁新居”:住的还是原来楼房,只不过“挪”了50米。是农房平移技术,让王文景“带”着楼房搬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100多户农民平移楼房。
“拆房建房,贴十万;就地平移,赚一万”
2003年至2005年,沿海高速东台段开建,加上333省道扩建,1000多户东台农民需拆迁房屋。其中,近一半是楼房,且多为新建10年内的楼房。 他们中,有82户平移楼房。
10月8日,记者来到东台海丰镇南庄村集中居住区,20多幢楼房中,一半是刚移来的。农民陈玉林说,他家楼房在路上“跑”了450米,转了五个弯。老陈这辈子盖过四次房,楼房刚建八年。“盖楼房用了13万,全家花光积蓄,还借债3万元。”
去年7月,333省道扩建,陈家楼房踩到拆迁线。镇里动员他把楼房移进集中居住区。老陈找到阜宁移房公司刘老板,双方签了合同。11月,陈家楼房挪了窝。“移房子是省钱!”他说:拆迁补偿近10万元,移房花掉4.2万元,加上其他费用,总共8.8万元,拆迁一次,还多赚1万元。“如果盖新楼,每平方米五六百元,300平方米要17万元,装潢三四万——拆迁一次,赔上10万元。”移房更省事。“盖这楼房时,我忙了4个月。移房两三个月,除买材料,其他事不用我管,一家人住在房里吃饭睡觉,晚上打打扑克!”
海丰镇副镇长王泽波说,盖房是农民最大的投资,“一代苦(盖房),二代笑,三代哭(换新房)。”这次全镇19户农民移房,“只有一户,因意想不到的问题,楼房裂了道缝,与移房老板协商,少掏几千元工程费。”东台市交通局工程办主任徐长龙认为,移房技术普遍使用,避免农民因补偿标准低,拆迁动力不足,影响工程进度,“按现行道路建设拆迁补偿标准,楼房每平方米补225元至270元,农民翻建新楼,每平方米要贴300元左右……一幢楼房能用50年,通过移房保留下来,也是节约社会财富。”
红火的移房产业
300平方米一幢楼,至少400吨重,如此庞然大物如何轻松“挪”到几百米外?带着好奇,记者驱车赶往兴化市大营乡营丰村,找到阜宁老板刘其健。
“这回省道333改建,我移了两幢楼房。”记者看到:有一幢已装修一新;另一幢——王文景的楼房,仍躺在枕木上,工人忙着浇地基。“移房子,外行说难,内行很轻松,熟能生巧!王家楼房平移,花了15天,明天就能收拾好。”平移楼房,好比在轨道上拉火车。“先把地基清理掉,插进120根6米长的槽钢,用千斤顶把楼房顶起,铺上200根滚轴,最下面铺枕木跑道。”房子上跑道,由卷扬机的钢缆牵着,蜗牛般慢慢爬,“一分钟挪60厘米,断断续续走了4个小时。”
平移农房,阜宁人做出红火产业。刘其健说,阜宁移房公司就有5家,几乎包揽省内市场。“我做了7年,在淮安、盐城、南通、泰州等地,移过几十幢楼房。去年,我在东台移了10多幢。”每移一幢楼,收费在拆迁补偿款的30%左右,省建设厅科研处调研员王华说,平移一幢楼,至少能赚5000元。
填补管理空白,保护农民利益
今年7月,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农房平移技术规程》。对农房平移,人们寄予厚望:推进农村集中居住,把“天女散花”般分布的农房,“移”进规划点,避免大拆大建,将大大减少集中成本!江苏现有20多万个自然村,规划最终保留4万多个。据测算,如有1万个自然村、40万户农民平移农房,可节约费用1200亿元。
采访中,记者发现:当前,从事农房平移的队伍,多为未经培训的农民。对移房公司,政府缺乏监管。刘其健承认,不知省里出台技术规程,公司也没有专业资质。很多公司凭“拆房”的经验移房,操作不当,断了钢缆,移出房屋裂痕等安全、质量事故,已有发生。
参与制定省标准的东南大学土木学院教授卫龙武说,农房平移并非小事:“一幢楼房能不能移,不光看是否划算,更要看先天条件:框架结构的楼房,包括带圈梁、构造柱的砖混结构房,更适合平移;把楼房托上枕木,要缓缓放;楼房上路,起步要慢,停步要慢,转弯要慢,不能‘猛踩油门’、‘急刹车’;跑道选择,地势越平坦,土质越硬越好。”他呼吁,对农房平移行业,政府应尽快设置农房平移准入门槛,加强人员技术培训,组织社会机构验收平移质量,避免农民利益受损。 孙 巡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车东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