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10月13日讯
李女士把一批价值3200元的衣服,送到海口秀英村富华小区旁边的“常青”干洗店清洗,昨天上午,她去取时发现干洗店已大门紧闭,不见人影。
市民投诉:
3200元衣服被“洗”没
据李女士讲,9月23日,她发现家人的过冬服装因存放时间太久,有些已经发霉,就送到“常青”干洗店干洗。 记者从李女士出示的该干洗店开具的衣物领取单上看到,李女士送洗的衣服包括一套男式西服、一件男式皮夹克,还有三套女式冬装。
李女士说,这些服饰总价值约3200元。她说,当时她和店方谈好的价格为:干洗一套西装15元、夹克40元、三套女冬装45元。店主还告诉她,一个星期后就可来领衣服。
“十一”长假期间,李女士去干洗店领衣服时,发现干洗店门已经关门,她还以为店主一家出去旅游了。但没想到,今天她来领衣服时,干洗店的门依然关着。她去问房东后才知道干洗店已经搬走多日了。目前,李女士已向海口工商局龙华分局12315投诉及向海口警方报警。
市场现状:
无证小干洗店多如毛
昨天上午,记者一路来到海口市秀英村、甘蔗园村、龙昆上村、滨海新村等一些居民集中居住区,发现不少干洗店都面积狭小,屋里只挂了几件衣服,看不到工商营业执照及其它相关证件。同时,干洗衣服的价格都比正规店便宜很多。而且这些小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设备十分陈旧简陋:一台洗衣机和一个滚筒式烘干机就是干洗店的全部家当。店主一家人的工作、生活、休息和娱乐等均在一处,洗涤后服装也没地方单独存放。
据了解,目前,在海口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正规干洗店约有160家,但干洗市场上的干洗店却多如牛毛,基本都是散落在居民区内的无证黑店。秀英工商分局以前曾查处过一家无证干洗店,该店里面摆设的设备竟都是用来蒙蔽消费者的空壳,而对收来的衣服不是直接用手洗,就是转给正规干洗店从中赚取回扣。
工商人员指出,这些家庭式的无证小干洗店,基本是靠价格低廉来吸引顾客,一旦没有利润可赚,就可能席卷消费者的衣物走人。
标准缺失:
出了问题消费者维权难
记者从海口工商局12315投诉台了解到,有关干洗衣服时出现问题的投诉占有相当的比例。今年以来,就有13宗。
据12315人员介绍,由于针对服装洗涤还没有规范的理赔标准,所以出现问题后很多消费者都出现维权困难。如一位消费者将一条毛料西裤送去干洗店清洗,领回后却发现裤子缩短了一截,因此怀疑店家用水洗代替干洗,才导致裤子严重缩水。但店方却一口咬定是干洗的,由于没有可依的索赔标准及确切证据,投诉最终不了了之。
记者在调查中时一些经营者称,目前在一些省份的洗涤行业中,如果店方在洗涤过程中将衣物损坏,将按照洗涤费的10至15倍进行赔偿,而在我省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多数是双方协商。
12315人员指出,在这些投诉中,店家偷工减料,部分干洗部分水洗、甚至纯水洗的情况较多,导致消费者送去的衣服缩水、变形、洗坏等。
管理漏洞:
我省尚无洗涤管理标准
记者了解到,针对洗涤行业的管理,我省目前尚无专门的行业标准来进行规范。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平时有关部门对洗涤业的管理几乎处于盲区状态,极少进行过专项的检查和整顿,致使不少干洗店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省份已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吉林省就出台了《吉林省洗涤行业消费纠纷解决办法》及相应的管理条例。上海、西安等地也在尝试对价格昂贵的高档服装,实行“保质洗涤”的做法:由消费者提出服装价格,并在双方见证的前提下做出书面保质洗涤约定,并由消费者缴纳不超过议定价格5%的包质洗涤费。
对此,业内人士呼吁,我省也应该及早出台对洗涤行业的管理办法及解决洗涤消费纠纷的办法,以规范混乱的市场。
服务支招:
清洗衣服应注意什么
据业内人士介绍,有些干洗店为节省成本将溶剂反复使用,有的只对衣物进行局部清洗,有的省掉洗前消毒、重点除渍等流程,甚至将衣服损坏等。面对这么多的陷阱,消费者在干洗衣物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要选择正规、信誉好、经营时间长、有资格证书的规模洗衣店,不要只图价格便宜或送取方便而选择服务质量没有保证的干洗店,更不要选择无证黑店。
在送洗衣物时,一定要将自己衣服的品牌、颜色、款式等交代清楚,认真填写洗衣单,由店方做好详细的验收记录,以免责任含糊不清。干洗前认真检查送洗衣物是否有破损、色差和可能造成洗后褪色的严重污渍等。双方认可后在收据上注明清楚,以免日后发生纠纷。
取衣服时一定要当场对照收据检查清楚,仔细检查所洗衣物,看是否洗净,有无破损、变形、缩水、褪色和染色,如有异议当面提出,并保存好相关证据,作为索赔依据。
最后,干洗衣物取回后,不要立即穿上,最好先将塑料套去掉,晾在通风处,让衣物上的洗涤溶剂自然挥发。等到没有异味时,再放入衣柜或穿着使用。如果长时间不穿用,务必做好防虫处理。(李灏)(来源:南国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