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0月13日电(杨仁祥)近年来,烟台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增”与“降”两手抓,全市经济逐渐进入又快又好的发展轨道。
烟台市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降耗的第一位。 通过发展鼓励类产业和项目,实现“增得上去”;通过限制和淘汰非鼓励类项目,实现“降得下来”;通过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做大做强“增量”,优化盘活“存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五”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结合对外开放,烟台市积极培植技术含量高、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强集群经济。2005年,市重点培植的黄金、电子、机械、食品四大支柱产业以不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5的能耗,贡献了5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四大支柱产业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和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0.266吨标煤和1.24吨标煤;汽车、电脑、手机三大产品集群中的通用东岳、鸿富泰、浪潮LG三大龙头企业,去年万元产值能耗都仅有规模以上工业平均能耗的1/8左右。“十五”期间,全市万元GDP能耗由2000年的1.11吨标煤下降到2005年的0.95吨标煤。今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又降到0.93吨标煤。2005年110户重点用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比“九五”末下降36%。
全市在推进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降耗方面,主要强化三个结合:将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促进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将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对层次高、效益好、贡献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有选择地进行重点扶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建立适合高新技术发展的体制机制。从全市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02年的16.5%上升到2005年的28.6%。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万元产值能耗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低2/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了0.1吨标煤。
烟台市先后对水泥、造纸、电力、冶金等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实施千万元节能改造项目187个。龙口丛林集团研发的“万吨挤压技术与装备研制”项目在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2005年企业销售收入、利税等指标增幅都在50%以上,出口接近翻番,而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21.99%。
全市还十分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依靠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节能降耗,采取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格局。全市设立了1000万元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循环经济、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节能降耗项目,优先推荐国债贴息。“十五”期间,先后有7个项目挤进国债计划,累计获得扶持资金6000万元。
另一方面,全面实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培育了一批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典型,使全市循环经济由“点”到“面”逐渐扩展,实现效益提升、能耗下降的双重功效。2005年,全市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达到138家,利用工业废弃物350万吨,利用率达到88%。烟台开发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资源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三条循环链,2005年实现GDP270亿元,比2001年增长3.5倍;而单位产出的资源、能源消耗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去年该区的万元GDP能耗为0.65吨标煤。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产出高、能耗低,是公认的绿色产业。烟台市坚持把服务业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重视,大力繁荣消费性服务,着力突破生产性服务,改进优化公共服务,促进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去年,全市服务业以1/10的能耗贡献了近1/3的GDP和接近1/2的地方税收。
全市还严把高耗能产业市场准入关,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核管理。对外资项目审批增加能耗审核内容,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年耗能5000吨以上标煤重点用能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十五”时期,累计清理了140多户“五小”企业,放弃了121个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建设了一批生态型工业园区,生态工业体系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