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见证人:麦桂环,68岁,第一届广交会工作人员
经历:1957年,18岁的麦桂环在首届广交会上当保卫员;从1958年开始,麦姨便从保卫员转为服务员,并且当上了班长。直到退休,35年里广交会成为了她工作的全部载体。
清晨7点半,登上百步梯,打打太极,舞舞扇子,挥挥剑,这是麦姨每天的必修课。
麦姨离开她服务了几乎一生的广交会已经15年了。
约麦姨采访前,我们很犹豫———广交会退管科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麦姨心脏不好,刚刚出院,这样的身体状况不适宜被打扰。事实上,服务过第一届广交会的工作人员只余5人,而他们大多年事已高,在这当中69岁的麦姨是较为年轻的。
出乎意料的是,电话中,麦姨爽快地答应接受采访,还聊起每天早上都会去晨练。
麦姨的早晨
清晨7点半,百步梯。
身着红衣的麦姨,在一片翠绿里甚是显眼。她气色很好,随身的袋子里,还放着晨练需要道具———可收缩的长剑和两把红色扇子。
7点半到10点,麦姨打了两套太极,耍了一轮剑,还舞了几回扇。
“出院后不如以前呐!”麦姨坐下来,歇了两口气,指着还在舞扇的同伴们说:“以前我也全套参加的,现在不逞能啦!”
在陪同麦姨走回家的途中,麦姨热络地和路上遇到的熟人打招呼,这其中也有她在广交会服务期间的同事。两老的生活
麦姨的家收拾得很利索,不像是两位老人住的地方。麦姨说,这是在广交会做服务工作养成的习惯,“地面要像镜子一样,展品要没手印、没灰尘”。
茶几上,我们看到多幅兰花的摄影作品。麦姨说,这是她的小爱好。麦姨的丈夫黄老先生早前在苗圃工作,专长就是种兰花,两老常常配合,拍摄兰花的图片,麦姨说,还有一幅图片曾经拿过奖。
她黄老先生相识于1956年的中苏友好大厦,两人同在广交会的前身展会从事保卫工作。57年,麦姨成为广交会的服务员,而黄老则调去苗圃养兰花。
过去的年岁
麦姨家里仍然看得到老广交的痕迹,两大本厚厚的相册,其中大部分都和交易会有关。有一张放大过的黑白照,边缘已经磨损,相片中的麦姨也就二十来岁,穿着短袖的制服,在微微低头接待来自罗马尼亚的客人。相片背景是毛泽东的画像,麦姨说,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红宝书馆,客商正在翻阅的正是各种译本的《毛主席语录》。
除了旧照片,还有收藏不多的一些纪念章,当然,麦姨也还一直保留着她引以自豪的广交会工作证。
麦姨笑着说,当时在交易会工作的姑娘都是最时尚的,麦姨的第一套制服是58年秋交会拿到的———一件粉红色的衬衣和一条蓝色的中裙,这在当时黑白灰时代是极为难得的一点亮色。而后来,麦姨又陆陆续续有了蓝色套装、浅灰色长袖衬衣……
采访中,对一直紧随其后的闪光灯,麦姨一直处之泰然,她说,因为她在交易会工作了几十年,“见过世面”。“外事没小事啊,在交易会,我接待过周总理、朱德、胡志明、邵华还有年幼的毛新宇”。
麦姨1992年退休,离开交易会。不过,每年,麦姨都会去交易会现场看看,看看新的展馆,看看接待客商用的什么茶水,看看服务员们是不是“客到茶到”,看看地面是不是像镜子一样……
本版撰文新快报记者 宋菁 摄影/王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