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歌撞击着人的心灵,让人在她的面前沉默无语。国庆节期间在五指山市与几位少数民族音乐家的访谈,让我收获颇丰。“可你在舞台上看到只是歌海中的几滴,这神秘的山峰,她的腹地里不知深藏着多少美妙的旋律。”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原创作室主任、国家二级作曲王兆京说。 这位出身于五指山区保亭县的黎族音乐家,今年已经64岁了,可他还活跃在黎族歌曲创作的园地里。他所创作的黎族器乐曲《利咧与叮咚》曾获首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最佳民族艺术特色奖”,还与莫柯、张拔山担任人偶剧《鹿回头》的音乐主创,曾获得中国文华音乐创作奖,此外他还是黎族歌舞诗《达达瑟》的作曲之一。
王兆京自幼受黎歌的熏染,黎歌苗韵早就是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音符。凭着自己是黎家的儿子,他的采风活动没有任何语言的障碍,这使得他最方便于记录、整理和创作。王兆京和同行们长期坚持在五指山区采风,搜集创作了许多音乐曲调,有些堪为音乐精品。他说,海南黎歌各地都有自己的歌调,如舒缓流畅的琼中“地亲调”、保亭的“罗尼调”、昌江的“哩哩调”、五指山的“水满调”、陵水的“长桌调”,高亢豪放的乐东“千家调”,节奏快速鲜明的东方“滚龙调”,都构成了黎族音乐大家族的美丽图景。而去年采集到的东方“欧欧调”,完全颠覆了从前人们对黎族音乐没有复调的传统偏见。“这个调子有朝一日搬上舞台,会带给人们一个很强烈的震撼!”王兆京十分肯定地说。
我坐在莫柯老师简陋的音乐室,静静地一遍遍聆听那激动过音乐家的欧欧调。即使在数日之后的此刻,难以描述的感觉仍让我几度中断写作。好像两条泾渭分明的河水,在入海处它们终于汇合到一起来了,一边如此清冽欢快,另一边是如此凝重深沉。那男子苍凉、孤独、古远的嗓音切入女子那明快俏皮的独唱,男子爱恋着女子,而那女子还用调皮的言辞考问着苦恋的人……看似无关的两种旋律因为有了地老天荒的爱情诉求而具有了感人的力量!那发自生命内核的声音是我从未经历过的。它长久地揪住我,附上我的身,让我欲忘不能,欲罢不休。
和我一起倾听“欧欧调”的莫柯老师现在是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作曲家,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来自有“歌海”之称的广西。1995年当这个瑶族的儿子来到位于五指山区的海南省民族歌舞团,立刻被这里回旋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迷醉了。“我不懂黎语。好在有王兆京老师和同行的引领,我得以深入黎村苗寨,采集到许多美妙的素材。这个‘欧欧调’就是去年我们一起到东方东河镇采集到的,当时我们都惊呆了。男女两个声部不同的旋律同时唱,这样的音乐素材在海南还是第一次碰到。海南有多少好东西啊!”莫老师感叹道。他说,来海南这些年,他和歌舞团的同行下乡收集、录音的本地区音乐素材就达2000多首。现在展现在舞台上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五指山蕴藏的音乐金矿,有待我们一点一点去开掘、展示。那前景,将是十分可观的!
在海南省民族歌舞团,记者还采访了该团的黎族作曲家张明。198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的张明,一直扎根在“省民歌”。他下乡采风获得丰收的“诀窍”是“以酒换歌”。他说,黎族人待客可以没有鱼没有肉,但少不了酒和歌。以酒换歌或以歌助酒,是打开黎族歌手歌匣子的一招。“把起酒碗通通请,通通请咱弟与兄。薄薄是情厚是礼,敬酒一杯表心情。”张明没有为难我,他张口就唱,并没有要我以酒换歌。他的胸膛里鼓满了音符,他所创作的《鹿回头的传说》、《相约五指山》等歌曲被传唱着。张明说,五指山的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前来采风,一批批优秀的作品得益于五指山歌多彩的素材。由黎族民歌改编的《毛主席来过五指山》、《打柴舞》、《我编斗笠送红军》、《叫侬唱歌侬就唱》、《请到天涯海角来》等等都来自五指山歌优美的旋律。音乐是穿越时空的精灵,你爱她,她会给你加倍的回报。再看舞台上的表演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一群朴实的人能够创造这样的音乐奇迹。他们长期生长于斯,浸染于斯,将自己的生命投注进去,于是,才有了今天飞扬在舞台上的种种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