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阅读提示
天高云淡,果实飘香,寄予着无数人心愿、让无数人望穿秋水的“玄奘之路”——一个负载着无数人梦想、满载着厚土深情的队伍,于昨日上午,从伟人玄奘的诞生地偃师陈河村,在万余人恋恋不舍的注视里,在中原父老乡亲热切的期盼里,缓缓启程。
钟声悠扬,传送着剪不断的千古乡音;礼炮齐鸣,寄托的是难以割舍的无尽嘱咐;轻轻地挥一挥手,道一声珍重;慢慢地跟着车走,只想说一声:一路平安,一路好走。昨日上午的西行出发仪式,出现难舍难分的离别场景。
“玄奘之路”
偃师人热情相送
昨日上午8时20分,“玄奘之路”队伍从洛阳出发,车队进入偃师,市委市政府领导早已等候在那里,为了同一种感动,他们坚持要接考察团到玄奘故里。
车进缑氏镇,半空中出现了一条条横幅,路面上洒了水,路两边则站满了翘首探望的人们,他们都是来热情欢送西行队伍的玄奘家乡人。
上午9时20分许,车队到达玄奘出生地——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此时,陈河村成了人的海洋、旗帜的海洋。听说要举行“玄奘之路”出发仪式的当地群众,从四面八方拥向玄奘故里,村边、田头、路上,到处是人,人的河、人的海,人潮一次又一次地拥向故里门前。
一位大婶踮脚尖儿也难以看到考察团队员,干脆爬上了栏杆。但人们很自觉,一见“玄奘之路”车队到来,自觉地让出一条路来。来自缑氏布村和高龙镇大屯的盘鼓队,尽情地敲打着盘鼓。
“万里孤征破烟尘坦途尽展脚下为求真理历风雨敢问路在何方”的横幅高高地飘扬在出发仪式背景牌前。
上午9时20分许,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此时,礼炮鸣响,盘鼓高奏,奏响了西行的前奏。
上午9时23分许,偃师市委书记原文涛致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上午9时30分许,大河报总编辑代表合作媒体,做了激情澎湃的发言。大河报总编辑说:“我是偃师人,偃师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从陈河村的小河,使我想起两条很著名的大河。一条是离我们很近的中国的黄河,一条是离我们很远的印度的恒河。黄河岸边有一座很著名的寺院叫白马寺;恒河岸边也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那烂陀寺。白马寺中正在修建一座完全印度风格的佛殿;那烂陀寺中一座完全中国风格的建筑就要竣工,这建筑的名字叫玄奘纪念堂……两条大河相距万里之遥,两座寺院也同样相距万里之遥。但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同样,恒河也孕育了印度文明。将这两个文明古国连在一起的是这两个寺院;而将两个寺院连在一起的是一位伟人,他就是我们这位伟大的偃师人——唐代高僧玄奘……《大河报》是河南的强势媒体,能够成为央视此次活动的唯一地方性合作媒体,我们深感荣幸,也借这个机会,感谢央视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对《大河报》一以贯之的关心、厚爱和关注。”
上午9时35分许,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玄奘之路”考察团领队曲向东先生发言,表示决不辜负偃师父老乡亲的期望,将带队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追寻玄奘的足迹,再次唤醒人们心中对于玄奘的记忆,重塑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
纪念碑记
将西行铭刻进历史
。
上午9时40分许,在玄奘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董煜先生介绍完玄奘故里的情况后,偃师市委市政府向“玄奘之路”考察团赠送了精心准备的两份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物:一是由中国书协会员、张海书法艺术馆馆长李建业先生书写的书法作品《大唐三藏圣教序》,二是取自玄奘出生地的故土,偃师这方厚土养育了聪慧、勤奋、勇敢、坚毅的玄奘大师,这份礼物代表了83万偃师人对玄奘的深刻缅怀和无限崇敬,表达了玄奘家乡的父老乡亲对考察团重走“玄奘之路”的深深敬意和切切祝福。
随后,考察团代表曲向东先生、周国平先生及洛阳市、偃师市有关领导共同为“玄奘之路”纪念碑揭碑。碑记将这次西行永远铭刻进了历史里:
2006年中印友好年,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玄奘之路”,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集体阵容跨国界、重走玄奘西行路,旨在探索与发现玄奘舍身求法、西行取经的献身精神,孜孜不倦、执著求知的学习精神,百折不挠、励志奋斗的进取精神,不慕荣利、心归大唐的爱国精神等玄奘精神价值所在。
考察团于二00六年十月十三日专程拜谒位于文化圣城洛阳的玄奘故里,之后经我国的陕西、甘肃、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到达印度。
最后,考察团成员拿起笤帚,认真地打扫院落。
活动结束后,“玄奘之路”考察团要出发了,要循着玄奘人生的起点,去寻求一代大师的西行之路。这时,玄奘家乡人的眼中流露着依依不舍的神情,将手一次次举起,仿佛要挽留住成员们的脚步。朴实的乡亲们,已经把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亲人要走了,他们不忍心;亲人要出远门了,他们有着牵挂和担心
两件礼物
见证中印文化交流
。
下午1时30分许,西行的“玄奘之路”考察团到达白马寺。白马寺僧人早早等在了门口。很多市民也等在了门口,迎接考察团的到来。
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中国的“释源”、“祖庭”,印度高僧首传佛音的地方。昨日的白马寺显得分外凝重、庄严、神圣,钟声韵依,梵音缭绕,仿佛在讲述着说不尽的佛门旧事,也在讲述着印度高僧、玄奘之于中国佛教的意义。
在听说“玄奘之路”考察团要西行追寻玄奘的足迹后,白马寺僧人为考察团准备了珍贵的礼物《佛说四十二章经》,托考察团送到印度那烂陀寺玄奘纪念堂。洛阳市政府也为考察团准备了梵文《道德经》,托考察团送到那烂陀寺。
《佛说四十二章经》由印度高僧竺法兰、摄摩腾共同翻译,开创了中国佛教的译经历史,也开创了中国的佛教史。梵文《道德经》由玄奘亲手所译,大唐一代,国力强盛,拥有博大的胸怀。唐太宗听说西域有国不仅信佛,“外道”也很兴盛,并很想得到《道德经》,就命玄奘与道士蔡晃等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奘乃句句披析,穷其义类,得其旨理,方为译之”。玄奘翻译的《道德经》和印度高僧翻译的《佛说四十二章经》,通过“玄奘之路”考察团之手,再次传向印度,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是历史和现实的中印友好文化交流的见证。这两件礼物连同偃师市政府赠送的礼物一起,将在印度那烂陀寺,与身在异国他乡的玄奘灵骨相会。
下午2时30分许,洛阳市副市长郭丛斌和白马寺僧人站在寺院前,考察团全体成员分列于白马寺前。领队曲向东从洛阳市副市长郭丛斌手里接过了梵文《道德经》。考察团代表周国平先生则弯腰、颔首,虔敬地从白马寺僧人手中接过《佛说四十二章经》。
下午3时40分许,考察团离开白马寺,向洛阳进发。洛阳是玄奘人生的重要一站。在这里,他正式剃度出家;在这里,他开始接触佛学经典;也是在这里,他开始了佛学求索的道路,为最终走向西域奠定了基础。
虽然现如今洛阳已经很难找到玄奘遗迹了,玄奘出家的净土寺也没有了,但洛阳人民对玄奘很热情,洛阳人的心里还记着玄奘。
在洛阳市东大街,当一位市民知道记者要循着“玄奘之路”西行后说:“我知道玄奘,那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考察团将于今日上午8时整,向玄奘西行取经途中的重要一站——西安进发。
本报专访玄奘长兄第47代世孙——
“玄奘之路”让我们家彻夜难眠
昨晚11时30分,记者打电话采访了玄奘长兄第47代世孙陈小顺。陈小顺告诉记者,记者打电话时,他和家里人还没有入睡,正在热烈地谈论“玄奘之路”活动。
陈小顺说,他相信这一夜,他们陈家一族很多人都睡不着。
“太激动了!”陈小顺说,“活动声势那么大,又有那么多人去体验祖先曾走过的道路,去关注玄奘的事业,这让我们很振奋。”
陈小顺激动地说,自己的祖先这么伟大,能够让这么多人敬仰,这是他们陈家的骄傲。
陈小顺说,上午“玄奘之路”考察团出发时,他都不敢上前,怕自己受不了那种离别的悲伤。当考察团的车发动时,陈家后人都围了上去,他们都有些依依难舍。很多玄奘后人都止不住掉了眼泪,他们觉得走的考察团成员就像他们的亲人一样。
陈小顺说,陈河一带陈家后裔老少288口,昨日全都到了活动现场。他们都感到了一种震撼,自己祖先做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业,这让玄奘后人都感到了振奋。很多玄奘后人都表示,以后要拿祖先玄奘的精神来教育子女。
按照记载,现在住在陈河村的陈氏后裔,是玄奘长兄的后代,现已排至第51代世孙。而据户籍调查,居住在陈河村的共有72户陈姓人家,总人口达到288人。其中47代世孙28人,居住在城市和在外工作者11人,经商者7人,在家务农者10人。
陈氏子孙从唐代到现在,玄奘兄长一脉的陈氏后人先后有5人出家,继承玄奘事业。
38代的陈忠水是出家的最后一代,在少林寺出家。陈忠水出家时陈小顺已经记事,当时他在佛学界很有影响,后来于1958年圆寂。
我们也想追随
玄奘的足迹
活动进行之时,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冲到了主席台前,并围住了曲向东。
“曲老师,给我们签个名吧!我们一直在关注玄奘之路,玄奘是我们家乡人,我们了解他,我们将来也想像你们一样体验玄奘之路。”
说这话的,是偃师二高高二年级的李翔和张新蕊。他们是被警察默许钻到玄奘出发仪式前的。李翔还是二高激流文学社的社长,办着一个校报《激流》。
李翔将他们最近办的《激流》,郑重地赠给了曲向东。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仁心宽厚的曲向东,还是恭敬地接过了李翔赠与的报纸,并和他们进行了简短的交谈。
李翔很知足。
“能够见到玄奘之路考察团成员,我很激动,有一天,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去走走玄奘路,感受一下玄奘精神。”接着,他又说:
“玄奘是我们偃师人,同学们常常来到故里,来瞻仰玄奘,他做出了让我们骄傲的大事情,同学们都很佩服他。”
李翔还说,同学们知道“玄奘之路”考察团要来故里的消息后,一直盼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我们学校来了80多人,还有很多人急着想来,想来看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更是想来学习玄奘精神,但他们都被学校拦住了,我们是幸运儿,是被学校特批来感受玄奘文化的代表,回到学校后,我们还要和同学们交流今天的感受和心得。”李翔说。
我们也来用
井水洗礼吧
昨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考察团成员们依次走进玄奘故里。
按照出发仪式,他们要到玄奘用过的井旁,喝井水,并进行洗礼。
玄奘研究会副秘书长董煜先生说,这口井开凿于北齐,已经1400多年,是玄奘祖上留下来的古井。在陈家大院经数十代陈氏后人传承,不断淘挖维修,保存很好。
据说这口井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玄奘自小饮这个井里的水长大,所以聪慧过人,终成一代伟人。后来,人们将这口井叫作“慧泉”,人们将井里的水叫作“神水”。
听了董先生的介绍,“玄奘之路”的成员们在领队曲向东带领下,依次来到井旁,虔诚地端起早已为之准备好的木碗。工作人员为他们一一盛上水,考察团成员们一饮而尽。
“真甜!”有考察团成员又倒了一些一饮而尽。
接着,大家来到工作人员准备好的脸盆前。脸盆里盛着的,是玄奘故里古井里的井水。他们依次在盆里撩水洗手。
待考察团成员离开后,一些游客争先恐后挤到脸盆前。“我们也洗洗吧,这是玄奘家的水呢,也算是沾沾玄奘的智慧吧。”
虔诚跪拜始于接触玄奘
走进玄奘故里的后院,来到玄奘的雕像前,考察团成员陈阳兀自凝视了很久很久,有好长一段时间,他的眼睛没有离开过“玄奘”。
有一刻他仿佛陷入了凝思,有一会儿他的眼睛又越过“玄奘”,看向远方。然后,陈阳双手合十,慢慢举起与眉齐,一鞠躬,再鞠躬,又鞠躬。
后来在白马寺,在竺法兰、摄摩腾译出《四十二章经》的毗胪阁。陈阳再次屈膝跪伏,一跪拜,二跪拜,三跪拜。
“客观来说,对于玄奘的虔敬,是在接触到玄奘之后。
”去年,是我初次接触玄奘,当时虽然对玄奘进行先期的考察,随着对玄奘越来越深入地了解,我对玄奘的兴趣越来越大,敬仰也越来越强。
“在经过安西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难以抑制的对于玄奘的认同感,对于玄奘精神的折服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对于玄奘之路也产生了一种狂热的追求。
”今天我们来到玄奘故里,实际也是回到了我们共同的家,大家的精神家园,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我们的家园,我们也没有理由不恭敬我们的祖先。“
为了玄奘偃师人干通宵
对于活动的准备,偃师文化文物旅游局赵振德局长有无限感慨。他说,为了准备好”玄奘之路“考察团出发仪式,偃师人真是拼了命了。
接到举办”玄奘之路“出发仪式通知,时间很紧了。
”玄奘之路“在故里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为”玄奘之路“纪念碑揭碑。
”我们是10月1日接到通知的,10月10日就要先立起碑,不到10天时间,还要做得精美。碑头要镂空的双龙碑头,怎么办呢?玄奘故里附近的工匠赵振康、王新不谈任何条件,两个人24小时昼夜刻、凿,硬是在规定之日立起了碑。“赵局长说。
”碑立起来了,两人却累倒了,但两个人没任何怨言,赵振康说,玄奘之路的人从全国四面八方来到偃师,都是为了咱偃师老祖先玄奘,玄奘做了那么大贡献,咱为他做这点儿小事算什么呢?“
实际上,为”玄奘之路“出发仪式加班的还有缑氏镇政府等。为了”玄奘之路“考察团出发仪式,各个部门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260面旗、10个彩带气球、两个大立柱。
玄奘故里有《大唐二帝圣教序》碑
对于现供职于中山大学的考古专家刘文锁来说,来到玄奘故里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时间太仓促。
考察团从玄奘故里出发后,来到偃师博物馆考察。有一块碑,一下子吸引住了刘博士,他仔细一看,马上惊叫起来:”怎么以前没人见过,也没听人提起过?这可是大唐的碑,是《大唐二帝圣教序》碑。“
”大雁塔里也有二帝圣教序碑,但那是两块碑,是分开的,刻在一块碑上,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以前从来没听说过,这太有价值了。“
考察团成员一再催促车要走了,刘文锁就是不想挪动脚步。
”现在就走吗?不往前走了?“刘文锁贪馋地看着前方远远的碑廊,不尽兴也不甘心的样子。
”前方还有多少?“
”偃师总共是300多块古碑。“
”我看了多少?“
”不到30块吧!“工作人员说。
刘文锁一步一回头,看着偃师博物馆长长的碑廊,似乎忘却了自己的西行任务。
展望
偃师市委书记:
筹资二千万元重建玄奘故里
昨日的玄奘之路考察团出发仪式,可谓成功,那么这项活动会对偃师有什么样的影响?偃师为什么要如此隆重举办这项活动?
为此,记者昨日采访了偃师市委书记原文涛。
原文涛说,这项活动无疑会进一步提高偃师的知名度,甚至成为偃师一种无形资产。也会给偃师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会,带来更多的投资。
谈到这次活动的举办,原书记说,认真全力做工作,是偃师市委、市政府的一贯作风。”我们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得最好,尽善尽美。实际上对于玄奘的开发,我们早有打算,这次的活动,央视和大河报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很好的机遇,我们只是借此机会将玄奘开发推向新高潮。玄奘是中国的世界名人,他的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精神,他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玄奘故里,我们偃师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把工作做得更上一层楼。所以,玄奘之路考察团出发仪式,是在为我们这项工作增辉。“
原文涛接着说:”我们已经做了一期工程--建玄奘故里,对于玄奘故里的二期工程,我们也已做好规划,并准备筹集2000万元资金,把玄奘故里建成世界级的佛教中心,要把玄奘故里打造成偃师旅游业的龙头,带动偃师旅游业的发展。“
洛阳市人民政府牡丹花会办公室孙海平副主任也告诉记者,原先玄奘之路首发式不在河南进行,他知道消息后,专程前往北京和央视联系、磋商,最终才成就了今天的活动。
孙海平说:”活动对于洛阳的意义不言而喻,它无疑对提升洛阳形象,推动洛阳旅游经济、宣传中国佛教有重要意义。这次活动,也将洛阳正在进行的河洛文化节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花卉办的李龙则直截了当地说:”今年是中印友好年,洛阳又是中印友好年的重要载体,印度高僧竺法兰、摄摩腾白马驮经到洛阳,使这里成为中国佛教的首创地;白马寺又是中国受到印度官方援助的第一座寺院;玄奘是中印友好使者,印度的玄奘纪念堂是当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周恩来总理共同倡导的,因为特殊原因没完工,2000年两国政府共同倡导重建,胡锦涛今年出访印度时,将进行落成典礼;《道德经》是玄奘译成梵文传到印度的,《四十二章经》是两位印度高僧带到中国的。所以,洛阳没有理由不举办这样的出发仪式,洛阳如果不办,对洛阳,对玄奘之路都将是一个遗憾。“
特派首席记者李红军文记者杨峰陈晓东图
图①考察团成员整装待发图②曲向东从洛阳市副市长郭丛斌手里接过梵文《道德经》图③周国平先生从白马寺僧人手中接过《佛说四十二章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