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带动促发展(28)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泉州湾核心区发展规划)》昨日征求意见,泉州大小城市整合“箭在弦上”
早报记者江海苹文/图
昨日,备受关注的《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泉州湾核心区发展规划)》征求意见。 从规划中看出,泉州大小城市整合“箭在弦上”。
规划提出,泉州湾都市区范围2777平方公里,都市区空间体系规划,最终形成“两带三湾,环湾面海”的空间布局。泉州湾核心区范围约平方公里。
城镇职能分工引导形成“一湾三翼,一主四副”的格局。由泉州、晋江和石狮共同构成的泉州湾组合城市,是未来都市区人口集聚的重要承载地。而外围卫星城中,三大副中心分别是南安主城区、惠安主城区和安海—水头组合城市。
核心区1025平方公里
泉州湾核心区范围包括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的部分、晋江市区6个街道办事处及4个镇、石狮市全部、惠安6镇和南安市2镇等,现状总人口约230万人(含暂住人口约65万人)。
泉州湾核心区城市建设用地形成:“一环、两带、多组团”布局结构。
一环:高端职能环。以泉州湾沿岸的核心地带为主体,整合城区东南滨海、晋江东部滨海、石狮北部滨海地区。
两带:产业综合发展带和滨海综合发展带。
多组团划分三类、十五个功能发展组团:五个综合服务组团、五个城市生活组团、五个产业发展组团。
四个空间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具有文化影响力、生活吸引力、创业活力的中国魅力之都和海峡西岸的中心城市。方案提出四个空间发展战略:
1.强化通道:联厦引湄,疏通区域通道。有利于城市更大程度融入区域,形成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态势;有利于加强城市内部的产业联系,促进职能分工的形成。
2.优化分区:优南强北,谋求均衡发展。未来泉州东北部将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空间,既是海西整体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泉州必须把握的重要机遇。
3.构建核心:整合泉州湾,建设区域强中心。4.控制滨海:着眼长远未来,预留战略性资源。
“两带三湾,环湾面海”
都市区的核心部分的空间结构布局与支撑体系,是昨天评审的讨论重点之一。
都市区空间体系规划包含“两带三湾,环湾面海”。
1.战略提升带:利用联系福、厦、泉、漳中心城市区域中通道,联通都市区近中期集中建设的组团,形成具有区域职能的战略提升带。
这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带,对都市区转型升级具有关键作用。南北侧是落实“产业链延伸策略”的工业职能组团,中部则是落实“专精化服务业策略”的生产服务职能组团。
2.远景预留带:沿区域内的沿海大通道,形成城市远景发展的生活服务带,今后以发展居住、旅游、度假为主,是创建宜居城市的空间载体。
3.环泉州湾地区:构成主体为高速公路环和区域绿化两轴之间,以泉州、晋江和石狮主城区为主,包括晋江五里工业区、南安霞美镇,惠安张坂镇、崇武两镇,以及石狮滨海的锦尚、祥芝、鸿山和永宁四镇。
发展定位:城市职能培育和提升的主要地区,提升区域地位的战略核心。要建成全国性成品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产业服务中心、市级行政服务中心。
4.环湄洲湾南岸地区:构成主体为斗尾至福田高速公路和区域北部绿化主轴以北地区,以惠安泉港为主,包括紫山、黄塘山区两镇,以及涂寨、东岭、山霞、净峰和小山乍等滨海五镇。
发展定位:打造国家大型石化工业基地和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并向大型修造船基地发展。
5.环围头湾地区:构成主体为泉三高速公路和区域西南绿化主轴以南,以安海水头为主,包括磁灶、官桥、内坑等北部三镇,石井、东石、永和中部三镇,以及英林、金井、深沪和龙湖南部四镇。
发展定位:是泉州都市区的现代加工工业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设备制造业基地。区域对接的主要方向,构筑泉厦、泉台合作大平台的战略前沿,要在泉台科技协作,来料加工、吸引台资、对台贸易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向南对接和联系厦门、珠三角、台湾。
东中西三大片
规划提出,未来都市区产业发展形成东、中、西三大片区,分别承担成品制造、生产服务和原料产业三类职能。
西片:传统产业发展区
片区构成:沿泉三高速公路布局,联系南安、晋江和石狮的主要工业园区,北部向三明、江西、湖南辐射,中部对接福厦高速交通通道,南部直指围头湾出海口。
在北部,以磁灶高铁站为中心,是泉州建材、卫浴和机械五金产业的主要发展地区。在中部,主要由五里工业区、安平工业园区构成,是高档成衣、休闲服饰和制鞋的主要产品。在南部,由东石工业园区和晋南出口加工区共同构成,是鞋衣配件原料产地。
片区分工:形成北部以机械五金等专用设备生产为主、兼有成品制造能力的生产基地,南部以传统消费品成品制造为主的生产基地,北南分工协作的产业格局。
东片:新兴产业发展区
沿区域内沿海快速通道布局,贯彻沿海所有港口,联系泉港、泉惠和泉州洛秀工业园区,北向联系莆田、福州,中部带动惠安崛起,南部连通区域成品制造业基地,为之直接供货。
北部主要由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和普安高心技术开发区构成,承担石化上游原油提炼职能。中部由惠安泉惠工业园区、惠东工业区和斗尾造船基地构成,承担大型修造船以及石化中下游工业原料生产:南部指向洛秀组团台商投资出口加工区。
片区分工:南北两区的产业从原料生产到中游原料供应的格局大体形成。北部泉港炼化一体化项目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石化基地,成为泉州区域原料供应的源头。中部:泉惠工业园区为主,培育以纺织印染为主的中下游生产能力,和晋江、石狮成品生成形成相互支撑关系。
中片:产业技术孵化区
西侧:以鲤城江南高新技术园区、泉州清科技工业区和泉州出口加工区组成。
东侧:以洛秀台商加工区为主体,承担石化科技支持,纺织印染等技术研发和孵化职能,为东片提供高端信息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