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社惠 李辉
“在街上,经常看到夹在车流中的卖花女,她们从哪里来,又是么样生活的,为什么要在危险中穿行?”
面对读者的“点题”,连日来,记者辗转于街头,寻访、解密卖花女的生活。
11日下午,记者坐上一辆的士,听说是采访卖花女,司机热情地当起向导:在武昌,街道口、小东门、友谊大道徐东段等车流量较多的路口,是她们经常出现的地方。 司机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爱堵车,车速慢,她们既有时间与司机交易,交通安全也较有保障。
据了解,女司机比男司机热衷买花,夏天是栀子,春秋是白兰,一串一元钱,不贵又能美化车内。“有时我们也需要零钱,还特地要找她们换。”的哥说。有需求,也就催生了卖花群体。
在卓刀泉路口,记者见到了正在车流中兜售白兰的一年近50的中年妇女,为将她“诱”到安全地带,我们以20多元买下了她所剩的20多串花。交谈中得知,她叫李菊香,从应城来武汉有10多年,以前和丈夫做贩鱼生意,如今年纪大了,便在街头卖花补贴家用。
“别看这些花挺便宜的,到买花人的手上可不容易。”每天凌晨4点,从汉川马口采摘下来的兰花,带着露珠通过长途送到武昌、汉阳、汉口的客运站,批发给这些卖花女,然后再在三镇兜售。
“一天下来,要在街上来回走几十里。最怕遇上交警或城管,要是花被没收,一天就泡了汤。”
这使她们养成了机警的一面。12日上午,在小东门,一位卖花女听说我们是记者,撒腿就跑。尽管我们再三表明:我们是买花,不是要批评你。“我不要你们买花。”女子仍恐避我们不及。
在东湖路上,卖花女张春芳告诉记者,“我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和新闻。下雨天卖不出价钱,就不去进货。报纸上公布哪里道路维修或举行重大活动,我们就只有回避。”
哪里车流量大,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从某种程度上,卖花女是城市交通的晴雨表。“家人也担心,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打个电话报平安。”
无法让她们离开车流中的生活,我们惟有愿她们一路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