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之信力建专栏
西安邮电学院336名学生因考试不及格,学分没修够,被学院发出“劝退令”,补考不及格的学生将面临两种选择,或退学回家,或降级重读。降级重读的需要缴纳试读培养费。我对该学院的做法持基本肯定的态度,当然在具体的做法细节上还有商榷之处,另外牵涉的学生如此之多,不免让人吃惊。
这一事件首先使人反思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我们的基础教育让学生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压迫之下被动地进行所谓知识的灌输,家长耳提面命,学校和老师们严厉管束,只有一个不可动摇的目标,就是“分数”,有了“分数”才可以考上好的大学、选择好的专业。这种受教育的被动性和内容的单一性,造成了现今教育界普遍公认的一大问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不容乐观。这也是这几年教育界提倡素质教育的缘由。多年前,一位阔人说了一句不无自炫而又不幸言中的话,说是“我穷得只剩下钱了”,套用这句话来描述我们受过基础教育的学生,可以说是“他们学得只剩下分数了”。当他们从少年走向成年的时候,他们中的许多人缺乏应有的道义和责任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的动力。
很明显,这样的唯有一点“分数”而缺乏其他应有综合素养的学生一进大学很快就会暴露自身的缺陷。他们从被动学习的牢笼、从压迫的桎梏中走进一个新的较为宽松的环境,天高父母远,大学教师们不再像中小学教师那样施以严格的管束,突然而来的自由令他们不知所措。于是大学里这些年产生了松懈、潇洒乃至虚度光阴的一群,他们在大学的数年宝贵时间里几乎无所斩获,学业不成,求职无路,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曾有报道说,某大学城建成之后不久,新的课桌椅上便被学生们涂鸦刻画得一塌糊涂,都是一些无聊的不知所云的字画,然后是“跟”、“顶”之类。这些学生比之古人笔下的心不在焉者,身在课堂,心在天涯,“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而射之”,又差一程了。从唯有“分数”终于变成为“分数”不够而面临退学和重读,虽然吊诡却理所当然。
西安邮电学院336名学生的情况未必都如上述,但其中肯定有一部分人存在这些问题。所以严格管理是一回事,重要的还是要追根溯源,从加强综合素质上入手,给他们补上进入成人大门的一课,就是作为一个“人”所应具有的道义和责任,包括中华传统道德和现代国家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理念。使他们明白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明白必须充实自己实现自我完善以适应社会和形势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使他们迷途知返并因此而终生受益,由此而有学习的自觉和主动,此所谓授予“渔”而非授予“鱼”,学分的问题自然能够顺利解决。
从“退学令”的发布本身来说,目的主要是一种震慑,以收当头棒喝之效,“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挽颓风于既倒,固有其必要性。但从考试本来应有的目的来看,应是“通过考试发现问题而改善之”,而不是“通过考试发现问题而淘汰之”,退学一般只能是基于学生自己的自愿选择。不幸的是,中国的考试历来只是立足于后者而非前者。西安邮电学院的“退学令”从发布的全过程来看,似乎目的倒不在于淘汰,而是要求不合格者再重学一年,目的的正义与手段的正义合而为一。
最后的问题是,既然目的在于“通过考试发现问题改善之”,那么对于因重读一年可能面临学费困难的学生,学院应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使其不致因缴不起相关费用不得不选择自动退学。另外,对于这些重读的学生,学院和教师们应当有更多的关心和针对性的教学和补课。
孔夫子感叹光阴之迅速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人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现在逍遥于校园的学子们总有一天会有这些感受,只是为时稍晚。西安邮电学院的退学令所应震动的不应只是学生,而是所有的学校和教师、所有的家长,要反思我们现行的教育是否符合培养现代新型公民的需要,不符合的,改弦更张为时未晚。
(作者系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