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观察③
节能与洁能
本报评论员钱飞鸣
家庭里用来锻炼的跑步机,可能变成提供照明用电的发电机,所需的成本不过几百元。这是本届高交会上一件出人意料的新产品,但是更加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创意属于深圳市副市长陈应春。
从政府官员的创意发轫,再到研究人员的试验成功,贯穿其中的却是强烈的“节能”意识。当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已经融入社会的各个环节,以“节能”和“洁能”为主题的新能源观无疑在中国得到确立,而处在科技最前沿的高交会又成了最理想的展示舞台。事实上,无论是新增设的“循环经济展”,还是规模不同寻常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投资国际研讨会,本届高交会力推的“节能”与“洁能”,正是中国应对能源挑战所进行的多元化发展探索。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中国对于能源利用技术的重视不仅仅是着眼于能源安全,更重要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国《可再生能源法》从今年开始正式实施。这部法律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些重大法律制度,把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不仅有着能耗降低20%的硬约束指标,更是明确提出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手握太阳能,施正荣凭借无锡尚德在美国主板的上市一跃成为中国首富。施正荣和尚德的神奇指明了未来财富的方向。正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两年前访华时一再阐述的那样,清洁能源将重演互联网的致富奇迹,硅谷的风险投资已将清洁能源视为新宠儿。一家美国公司发布的《2006洁净能源发展趋势》报告称,未来5至10年,洁净能源技术投资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研究数据表明,去年全球风能市场投资达到11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7%;太阳能市场投资达到11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5%;生物燃料市场投资达到15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5%以上。
这不仅仅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机会,更是国家创造财富的机遇。摆脱石油依赖,这是众多工业化国家的目标,北欧的瑞典就是值得借鉴的榜样。瑞典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2020年后将全面使用生物燃料,放弃使用石油燃料,并将完全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成为地球上第一个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无油国。眼下,这个富裕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实现了公交车全部采用生物酒精做燃料,而且研发出了世界首部百分之百乙醇燃料车即废气零排放的环保车。
中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目前仅为7%,而2020年的目标却是15%左右。消除8%的差距,需要新技术的创新,需要新技术的推进。拥有太阳能发电翼,汽车晒晒太阳就能风驰电掣;使用生物燃料技术,农田眼下正在变成“油田”。本届高交会的参展“主角”提供了诸多“节能”与“洁能”的高招。来自企业的研发热情正是对于国家战略的有力回应。为“节能”与“洁能”鼓与呼,这是高交会的责任,也是高交会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