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有报道称,9月底的一天上午,海口市汽车西站的水果小贩们听说有城管来了,撒腿就跑,一些水果掉在地上都顾不上去捡。其中一位小贩让城管人员撞上了,让他奇怪的是,这回没有没收他的水果,也没喊叫、骂人等,而是批评教育一番就让他走了。 据悉,这是海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挂牌后的一种新做法。
海口市通过整合城市规划、市政、环保等部门部分执法权力,授权给城管部门,这无疑能避免昔日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种种弊端。但通过给城管扩权,以及对商贩温顺“变脸”,实施人性化执法,这些就能“管”出和谐城市来?在我看来,恐怕不易。打造和谐城市关键取决于城市管理目标的定位,如果说城市管理目标定位过高,容不下小商小贩,城管与商贩必然会产生冲突,如此一来,所谓和谐城市也无从谈起。
有数据表明,从20%发展到40%的城市化率,英国花了120年时间,美国花了80年时间,而我国只花了22年时间。落实科学发展观,城市管理就不能脱离现实国情。但是,我们的一些城市和一些部门的管理者,人为地拔高城市管理目标,很多城市管理标准,即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并非都能完全做到。记得今年国务院领导同志在某市农村考察期间,询问农民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一位农村妇女称,桃子成熟了不能进城卖是最大的苦恼。原来,该市为了搞“城市创建”,对卖桃的农民设了禁令,没有固定摊位和证件的果农,进城被城管逮住后就罚款200元。其实就全国而言,该市的这种做法绝非孤例,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城市的“脸面”,大搞超前达标,全民动员,每个市民都是争创对象,进而对小商小贩“赶尽杀绝”,而全然不顾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
打造和谐城市,不仅是让荒芜土地变成水泥马路,也不仅是丈量钢筋、水泥堆积物的高度与宽度,更不仅是整洁划一的“无摊城市”和“脸面城市”,还应当在城市管理上树立兼容并包的理念,让各个阶层的更多的人们更好地参与到城市创造中来,形成良性互动。否则,如果一味地只顾城市的“脸面”,而不顾及城管目标的合理定位,它就会使众多小商小贩们面临失业甚至丢掉手中的饭碗。如此,打造和谐社会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