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之五岳散人专栏
上海最近有一个举措,把小区里是否可以开发廊、舞厅、棋牌室交给小区居民来决定。就是说,上海以后打算在小区里开办这些生意,必须经过小区居民的听证同意才可以。而且很明确地指出,这些所谓的“六小”已经超过了市场的需求。 所以,这措施属于一举两得。
关于这些小发廊是不是已经过多,我们倒还真可以算上一算。比如这条新闻里说,上海的美容美发已经有了两万七千家之多。但如果我们假设上海有两千万人的话,每740人有一家发廊。按照一个人一个月整理自己的头面一次来算,每天至少有二十多单生意可做。众所周知,上海这地方的人比较讲究形象,一个月一次是最低的预计。如此算来,要是说这生意已经超过了市场的饱和程度,除非是上海有关领导的计算器的进位方式跟市场上通行的不一样,不然就是我们学的不是一种数学。
所以,关于这件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起,应该有个更合乎逻辑的解释。从常识来说,这基本与“色情产业”有关,因为按照目前大众都可以了解的数学方式,解释不了为什么对发廊、洗脚屋会有如此的控制力度。
按说这个理由很好,对小区生活环境是种净化。因为不论怎样,“兔子不吃窝边草”这种古训还是有用的。小区发廊即使经营“无烟产业”,消费者大多也来自小区之外。流动的人多了,自然小区内就没有那么安静。这理由虽然不好宣之于纸面,但广大市民心中当有默契。
问题倒不在上海有关部门指东打西的手法是否符合一个良好政府的形象,而是这种手法基本算是一种行政偷懒的方式。我们知道,色情产业并不合法,所以,没有哪个发廊老板直接去工商局申请这方面的执照。但工商局也不能因为他打算经营发廊,就先天判断他是打算从事特种行业。即使该老板就是打算这么做,如果他手续齐全的话,你还是要给他注册。这多少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而这个政策的出台,看似巧妙地把这部分职责放到了小区的居民头上。
除了降低以后执法的行政成本外,这个高招还等于把打算正经开买卖的人的怨气,一个乾坤大挪移放到了小区居民的头上。看上去实在是一石三鸟的好计策,出这个主意的人要是放到三国,估计又是个诸葛亮。
这个诸葛亮式的计划其实就是有一点不好。我们知道,听证这个东西不是国产货,是从外国学来的。本来的意思是限制政府的行政权力过度延伸,以至于危及百姓的某些利益。国外的小区确实也有这种制度,开办某些类型的生意要居民委员会同意才可以,比如脱衣舞场、无上装夜总会啥的。但人家跟我们的情况不同,人家的小区是那种高度自治的地方,权利、义务,以及实现这种权利所要付出的代价,大家都很清楚。而我们这里的情况如何,相信有生活常识的人不难有个结论。
而最重要的是,人家那里的听证更多的是针对政府行为,不是拿来给政府当作卸责手段的遮羞布。不是说政府随时可以拿出听证这种手法,就可以躲开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种听证不但不是这个制度的本意,更多的倒走到反面去了。
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地方。我们这里经常有把好经念歪了的和尚,也盛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智慧。要是每出台一种保护公民权利的政策,都会被当作给政府行政偷懒行为贴上的狗皮膏药,就不是在小区里找不到理发的地方那么简单了。
(作者系知名网友)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